長海縣開展候鳥棲息地綜合科考工作
有序推進申遺進度
長海發布 長海縣旅游
2021年10月8日至14日,為有序推進申遺工作進度,按照《遼寧大連市長山群島關于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保護和申遺工作方案》任務安排,長海縣自然資源局組織北京林業大學5名博士對提名地開展科學考察工作。
我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續分布泥質灘涂海岸,因而成為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在保護和科研方面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價值。黃海生態區的保護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力推的項目,遼寧大連長山群島擁有鳥類17目38科93種,IUCN受脅物種(鳥類)6種,其中CR類1種、EN類1種、VU類4種,符合申遺標準的達標鳥類3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5種。
2020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保護和申遺工作的通知》,正式將遼寧大連長山群島納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候選提名地。根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申報成功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遼寧大連長山群島將成為大連市首批世界自然遺產。
據記者了解,此次科考,專家組分別對大耗子島五石、
哈仙島、
格仙島二砣子、
廣鹿島礬坨子、
瓜皮島、蚆蛸島、
大長山島西草坨子、大長山島北坨子等提名地的底棲生物和植物進行取樣調查,為2022年2月向世界科教文組織遞交申遺文本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