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凈,地綠山青——獐子島生態海島建設紀實
2012年,獐子島鎮國際化生態海島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垃圾處理、污水治理、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等都基本達到了國際化生態環境管理要求,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在海島得到持續、可靠、有效運行,海島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大大增強。
生活垃圾減量化排放
來到獐子島,隨處可以見到很多垃圾投放點,但卻沒有一處露天垃圾堆。雖然這只是個漁家小鎮,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現代化城市的環衛標準。自2009年起,鎮子里啟動了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工作,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環境保護和整治。兩年多來,全鎮投入410萬元完成3個固定垃圾壓縮站和6臺移動式垃圾壓縮站,島上垃圾實現了壓縮、清理、轉運一條龍處理。島內還發放垃圾桶和垃圾專用袋5000余個,倡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科學利用。通過不遺余力的宣傳教育,島內居民不管刮風下雨,走上多遠,都會把每天的生活垃圾送到投放點,這已經形成了習慣。因為海島人知道:島上的每一點兒污染,最后都會體現到海洋中,影響漁民賴以生存的海,這種環保意識已經成為海島居民的生存法則。
為減少污水不養畜禽
獐子島是個沒有地下水層的海島,雨季從海島上各個小山峰頂上聚集的雨水會快速沖下山坡,流向大海。早年間,這些雨水就將大量家畜家禽的糞便沖到海里。2005年起全鎮范圍內就開始倡導不飼養家畜家禽,剛開始有些人不理解、不理會,在山上偷偷養。2007年,鎮上召開人代會集體表決通過了《鎮規民約》,不養家禽家畜這條特殊規矩赫然在列,獐子島還成立了鎮規民約工作委員會這一群眾自治組織,負責對島內《鎮規民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這些家禽和牲畜從此在島上“絕跡”。
危險廢棄物轉移外運
不要小看一支廢棄的電池或熒光燈管造成的污染,一粒小小的鈕扣電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熒光燈管中含有的汞在常溫下即可蒸發,廢棄的熒光燈管破碎后,立即向周圍散發汞蒸氣,瞬時可使周圍空氣中的汞濃度達到每立方米10~20毫克,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污染環境。
在獐子島,每一滴海水、每一寸土地都是無比珍貴的,開展危險廢棄物回收處理活動能保護這珍貴的資源可持續的為海島人帶來豐厚的回報。2年多來,我鎮一共收集了廢棄電池277公斤、廢舊熒光燈管98根、硒鼓墨盒19根、廢酸50L、油漆桶100個。10月末,這一批次的危險廢棄物在嚴格密封儲存的情況下正式由鎮政府轉移至大連東泰廢棄物處理公司,為我鎮首次危險廢棄物回收轉移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節約電能資源,創造低碳生活
隨處可見的藍白色路燈裝飾著美麗的海島,你可不要小看它,這種太陽能路燈利用太陽的能源來代替海島匱乏的電能資源,每年為獐子島鎮節省電能20多萬度。路燈每天所耗費的電能占全鎮用電總額的相當大的比例,而且隨著我鎮每年路燈的不斷增加,用電數額也在不斷地增高。全鎮1000多盞路燈不僅耗費了大量的電能,更增加了財政經濟負擔。2011年開始,獐子島鎮在全鎮范圍內大規模使用太陽能路燈,架設安裝太陽能路燈達1200多盞,一年節省電費達50多萬元。
淳樸的海島人或許并不關注環保、節能、減排這些名詞,但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在獐子島人腦海中深深扎下根來,海島居民多年來一點一滴的保護和積累成就了如此純凈的海洋牧場,人和大海在這里達到了真正的和諧相處,而大海也自然拿出最好的饋贈。
隨著獐子島生態環境的提高,每年不遠萬里來
獐子島旅游的游客也在逐年的遞增。
天藍水凈,地綠山青——獐子島生態海島建設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