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縣全力打造的海洋牧場建設生態改造工程
秋冬季節,正是海參采捕的黃金時節,記者昨日在位于長海縣
大長山島鎮楊家村的大連北方海洋生態苗業有限公司看到,剛剛采捕上來的通過自然生態育苗技術繁育的底播增殖海參被早已等待在現場的客戶搶購一空。
按照由近海向深海、由海面向海底轉移的思路,長海全力打造的海洋牧場建設生態改造“1118”工程,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深海開發項目,人工魚礁項目、刺參自然生態育苗技術等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生態漁業項目技術促進了現代海洋牧場的快速發展。
2013年,長海縣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廣健康養殖模式,使養殖用海布局更加合理,底播增殖和深水海域開發規模實現倍增,鮑魚南北調養、網箱養鮑、大網箱養參、刺參吊養、貝藻套養等新技術陸續運用到海水增養殖生產當中,養殖品種呈現大宗化、多樣化、優質化特點,推動了漁業經濟逐步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總投資13.4億元的獐子島[1.63% 資金 研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工魚礁建設及海洋牧場苗種增殖放流項目將于年底完成全部投資。總投資6.8億元的大連海洋島水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年滾動收獲30萬畝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項目明年將完成全部投資。
今年1-9月,長海縣海水增養殖產量37.1萬噸、增長12.0%,產值47.1億元、增長12.5%的好收益。苗種實現產值6.0億元,增長33.2%。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99475萬元,增長67.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1657萬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4010萬元,增長14.4%。2013年1-9月各區市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躍居全市各區市縣第三名。
——長海縣全力打造的海洋牧場建設生態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