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真正意義跨海大橋--長山大橋正式通車
昨天,東北地區第一座真正意義的跨海大橋——長山大橋正式通車。昨天的通車儀式剛剛結束,來自
大長山島和
小長山島的島民成群結隊,蜂擁般的來到大橋上,爭相在第一時間感受這座他們世世代代都在期盼的跨海大橋。市委常委、秘書長張世坤出席了通車儀式。
長海縣是一座海島縣,以前,一個海島上的居民想到另外的島去都需要乘坐船只。大長山和小長山相距僅幾海里,乘船也就十幾分鐘,但是,盡管如此近的距離,要是沒有交通船,想到另一個島上,也是奢望。長久以來,大小長山之間架橋是很多島民的愿望。自從2010年長山大橋開工建設,海島居民們一天天地盼望著,這大橋啥時候能夠通車。經過幾年的施工建設,昨天,這座大橋終于正式通車了。這個消息讓大小長山島的居民興奮不已,老老少少早早地就來到了現場,等到通車儀式一結束,就開始在大橋上徒步。
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背著3歲多的小孫子,在大橋上從這頭走到那頭,又從那頭走到這頭。采訪中,記者發現,像這樣的老人真不少,大長山島的人們沿著大橋走向小長山島,小長山島的居民沿著大橋走向大長山島。小長山島的老人告訴記者,大小長山島之間架橋是他們世世代代的夢想,以前到大長山島看病,要是天氣不好沒有船,只能干著急,有了橋再也不用看船期了。
長山大橋通車前,金盆、西溝兩港是大小長山島軟連接的主要港口,兩島之間往來主要依賴于滾裝船,隨著大小長山島經濟的快速發展,兩港客貨運吞吐量激增,受大風、大霧等天氣和班次限制,嚴重制約兩個島之間的往來。長山大橋的建成,將大小長山島連成一體,破解了制約兩島往來的天然瓶頸,有效整合長海縣50%陸域面積,使全縣近60%人口共享縣鎮區的商業、教育、衛生、醫療、機場、港口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大橋的建成對加快推進大小長山島一體化發展,促進長?h海洋漁業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升長山群島城市化水平,構筑國際旅游避暑勝地和現代海洋牧場及鞏固國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山大橋
長山大橋,起點位于大長山島峙蓮線,終點位于小長山島蠣蕎線,總投資5.79億元,全長3.45公里,主橋長1.79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60公里,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一級,主通航孔凈寬230米,主橋橋墩設計抗船撞力900噸,航空限高75米。長山大橋工程于2010年10月26日開工建設,2013年11月18日實現主橋合龍,2014年7月1日建成交工并投入使用。
——東北真正意義跨海大橋--長山大橋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