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冬季旅游項目“單薄”,溫泉、滑雪難成首選
大連現有主要景區163個,其中有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兩個國家級旅游景區,1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從數量上看的確不少,但如果被問到冬季到大連看什么,還真不好回答。大連旅游發展依賴自然資源,旅游產品“夏熱冬冷”,季節性強。有人形象地比喻大連旅游現狀:“忙半年,閑半年”。
大連旅游項目缺少“重量級”,產品尚顯“單薄”。大連提出冬季旅游“3S”,即:大連溫泉旅游、大連滑雪旅游、購物旅游。但就溫泉和滑雪而言,在北方城市中,冬季旅游大連還不能成為游客首選目的地。而在接待設施方面,文化娛樂設施及購物商場功能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有人大代表坦言:我市旅游囿于“靠天吃飯”的思維定式,旅游項目開發不足,大項目落地少,缺少“重量級”項目支撐。旅游產品少,內容少,即使在旅游旺季,大連旅游項目也難以撐起游客一周行程。
大連一家中等規模的旅行社11月份只接待了一個外地旅游團,游客數不足30人;12月份的旅游接待任務至今還沒有著落。其實,我市300多家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冬季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不久前,市人大代表視察了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情況,代表們對此深有感觸。在市人大常委會第58次主任會議上,此話題引起大家的熱議。
宣傳營銷不足,缺少親和力。如今人們外出旅游,已不單是“看風景”的簡單需要,而是將休閑與度假聯系在一起。吉林省推廣冬季旅游的形象宣傳語是“來吉林,和雪一起暖!”最近又推出“冬季到吉林過大年”,帶給游客溫馨別樣的感受。山東確定了“好客山東”的旅游形象定位,人沒等去就能夠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與豪爽。大連的“浪漫之都,時尚大連”旅游形象宣傳語充滿詩情畫意,美感十足,但缺少賓至如歸的親和力。
大連冬季旅游一直是大連旅游的“短板”,要補齊這塊“短板”,不僅需要有好的旅游項目做后盾,也需要具有特色的旅游衍生品和旅游文化產業做保障。
旅游衍生品發展滯后。有人大代表說,出來游玩的游客回去都想帶回一些當地特產和紀念品留作紀念,但來大連旅游的外地游客臨走時都很犯愁:回去帶點啥?細想想還真是沒啥可帶的。海參、鮑魚太貴;烤魚片、海米各城市都有;具有文化內涵和大連特點的旅游紀念品更是難覓蹤跡。上世紀80年代,外地旅客來連還垂青于大連的貝殼、貝雕之類的紀念品,如今這些紀念品已成了“昨夜星辰”。這些年來,大連旅游紀念品始終沒有擺脫趨同化、大眾化的怪圈?磥,開發一批具有我市特點的旅游用品以及旅游商品、紀念品已迫在眉睫。
旅游與文化融合不夠。旅游產品只有與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旅游產業。有人說到大連旅游是“日出看風景,日落就睡覺。”此話雖有些夸張,卻反映一個問題——大連夜晚“不好玩”。特別是冬季,如果游客晚上逛街錯過團飯時間,想在街上找一家像樣的飯店的確不容易。而夜晚文化娛樂項目更是貧乏、單調,可供游客選擇的去處少之又少。
其實,大連冬季旅游市場仍有許多潛力值得挖掘,關鍵是要轉變旅游發展方式和發展形態,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做好旅游產業規劃,形成完整的規劃體系。真正從戰略性的高度,把大連的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去培育。
要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打造一批起點高、帶動性強、發展后勁大的項目,做大做強做實我市的旅游項目;另一方面要突破地域限制,借力發力,與山東和省內旅游界強強聯合,將我市旅游產品納入“齊魯板塊”和“遼寧板塊”整體出售,豐富旅游內容以吸引更多游客。同時,圍繞“浪漫之都”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景區(點)、精品旅游線路和企業,把開發滿足境外游客需要的高端旅游產品作為發展旅游業主攻方向,促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舉全市之力建設“北方不夜港”。除此之外,要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旅游與文化的融合,提升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利用市場機制,打造一臺高品位、高品質的文化演出,對接大連“浪漫之都”的城市定位。
——大連冬季旅游項目“單薄”,溫泉、滑雪難成首選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