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金州老菜,地方菜首次服務兩會
全國兩會進入第三天,這當口,大連金州老菜6位傳人也在兩會后勤服務現場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是受邀為委員代表們掌勺的廚師,這是八大菜系外,地方菜首次獲此殊榮。
在昨天的工作現場,帶隊進京的金州新區美食文化協會會長、金州老菜第四代傳人、國家級烹飪大師張學安向記者感慨:“咱金州老菜能進人民大會堂,這就是給了咱應有的評價和地位,說實話為了這一天,7代金州老菜傳人的心血沒有白白付出……”
金州新區美食文化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家勇談及此事,臉上洋溢著興奮的表情。“金州老菜此次進京,6位老菜傳人準備了80道菜、20道主食和15個湯品。這些是從700多個菜品中反復斟酌篩選而出,其中一些菜品瀕臨失傳,是經過搶救性挖掘才得以保留的。”張家勇介紹,金州老菜進入人民大會堂,并不是偶然的。
接到來自兩會籌委會的邀請,老菜傳人們就展開了一輪輪爭論。焦點都是圍繞著如何才能把最具特色的金州老菜展示出去,以及如何能讓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吃好。“前期論證工作非常緊張,必須在會議召開前,確定出金州老菜菜譜。兼顧健康營養,同時還要展示老菜特色,最終七易其稿確定了進京菜品。”張家勇表示,6位老菜傳人都是國家級高級烹調師,從師傅那兒口傳心授,對老菜自有一份感情和理解。此次進京他們不僅肩負著展示金州老菜風采的重任,還將與其他菜系的師傅們交流溝通,取長補短為振興金州老菜發現新思路。
“金州老菜一度也面臨失傳的境地。”張家勇介紹,金州老菜有著170余年歷史,經歷7代傳人,靠師傅一對一口傳心授,一些菜式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2009年金州美食文化協會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搶救性地整理保護老菜。”為此,老菜傳人們先是各自整理出師傅傳授的老菜菜譜,然后又遍訪在世老菜師傅,挖掘出了700多道老菜。其中首批推出的130個菜品,已經編輯出版《金州菜系》菜品系列之一。“也正是在和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溝通過程中,金州老菜的特色逐漸在業內被大家認識,并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在金州老菜的菜譜上,有一種堪比滿漢全席的名宴——“三道飯席”,顧名思義,一頓飯有三道大菜,根據宴請的規格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高檔的是燕翅鴨全席,中檔為魚翅席,低檔才是海參席,是只有高官大員才能享到的口福,“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食材可稱超豪華,而且具有濃郁的海洋文化特色,最能代表金州老菜的特點。”
張家勇介紹,金州有2000多年歷史,而地道傳統的金州老菜也有170余年歷史。“包括土生土長的金州人都不知道,金州老菜是由京城官府菜演變而來的。此次進京,融合金州地域特色自成體系,也算衣錦還鄉了。”
170多年前,身為金州副都統的二品大員恩佑從京城帶來宮廷御廚孫懷,孫懷不僅做得一手上乘的宮廷菜,還結合金州本地的物產特點,創新了若干道新的菜品,逐漸形成了一套翔實而完整的金州地方菜體系。由于自成體系和獨樹一幟的風味,金州菜逐漸開始享譽遼南。“金州菜的鼎盛時期在清末民初,那時候的金州城里餐飲業非常發達,榮升園、同升樓、祥盛園、福盛園都因為金州菜而在整個遼南叫響。那時候,學一手金州菜做法非常流行,南自大連,北至沈陽等地,不少廚師來到金州學習,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金州菜甚至影響了遼寧菜系。
——大連金州老菜,地方菜首次服務兩會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