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農業發展明確"八大農業"發展方向
近日,大連出臺《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圍繞做強做大六類優勢特色產業,按照資源優勢確定了“三圈兩區一帶”現代大連農業發展布局,并明確了“八大農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發展什么:做強做大六類優勢特色產業
按照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在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中,我市將做大做強以水產、畜牧、水果、蔬菜、花卉和食用菌等為重點的優勢特色產業,全面優化產業布局,調優品種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健全標準體系,擴大品牌影響,拓寬流通渠道,開發多元功能,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到2020年,大幅度提高水產業優勢品牌效益和國內外高端市場競爭力;實現畜牧業全產業鏈高效綠色生產;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水果產業集群;全面提升蔬菜產業供給保障和加工增值能力;打造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品牌價值優勢顯著的花卉和食用菌產業基地;大幅度提高優質糧油作物單產水平。把我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成資源有效利用、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和可持續發展的富民強市產業。
往哪兒發展:布局“三圈兩區一帶”
根據全域城市化“四大城市組團”的發展戰略,我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空間區域概括為“三圈兩區一帶”。其中的“一圈兩區”(主城新城都市農業發展圈和水源涵養地、丘陵山區農業發展區)在空間結構中發揮基礎支撐作用;“兩圈一帶”(黃海、渤海城市組團都市農業發展圈和濱海農漁業風情帶) 著力發揮提升拓展作用,是成長性、潛力性的空間交互與聯結區域。空間區域形成“一圈強勢,兩區筑場,雙圈拓展,一帶融合”的發展格局。
一圈強勢:主城新城都市農業發展圈發揮科技、資本、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的優勢,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都市型現代農業率先發展。
兩區筑場:水源涵養地和丘陵山區農業發展區發揮農業傳統良好、特色稟賦突出的優勢,積極承接主城新城城市組團產業轉移,為都市型現代農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雙圈拓展:黃、渤海城市組團都市農業發展圈通過城市化驅動,城鄉交互融合、城鎮多點發力,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在腹地做強做大。
一帶融合:濱海農漁業風情帶發揮生態資源、水產資源以及濱海公路貫通各大城市組團的路網優勢,打造藍色產業經濟帶和休閑旅游產業帶,形成城鄉一體、海陸統籌、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
大力推進綜合農業園區、特色休閑園區、優勢產業基地和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構建“一心多核、一環連珠、兩縱兩橫、諸島生輝”的發展格局。
一心多核: 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要素資源聚集和集成創新中心,輻射帶動區市縣層面的核心園區建設,形成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和基地網絡。
一環連珠:以濱海公路和北部溫泉走廊構成的特色產業帶,網絡狀鏈接各類特色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
兩縱兩橫:沿沈大、丹大和城八、長皮高速公路兩側形成的園區經濟帶。
諸島生輝:形成大連沿海島嶼景觀奇特、彰顯魅力、熠熠生輝的發展局面。
怎么發展:突出“八大農業”發展方向
在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我市將重點發展“設施、種苗、精品、外向、生態、循環、休閑、創意”八大農業,高效開發“生產、生活、生態、人文”四大功能,堅持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推進,促進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
大力推進設施和種苗農業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科技增效和資本增值能力,發揮推動型主導作用;大力推進精品和外向農業強化放大優勢,提高標準示范和品牌影響能力,發揮穩定型支柱作用;大力推進生態和循環農業提高發展質量,強化支撐和保障能力,發揮戰略性基礎作用;大力推進休閑和創意農業拓展延伸價值,擴大引領需求和市場對接能力,發揮功能性開拓作用。
“十二五”期間,以精品、外向、設施和循環農業為重點,加快丘陵山區農業發展區發展步伐,優化產業功能片區布局,強化產業規模優勢。主城新城和黃、渤海城市組團都市農業發展圈要在率先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進程中,著力實現種苗、生態、休閑和創意農業重點突破。“十三五”期間,健全全域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功能體系,全面推進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深度開發,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連采摘網整理編輯
——大連農業發展明確"八大農業"發展方向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