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要太挑剔,錯團、錯季、錯景區
NO.1 錯團
攻略有時候是“浮云”
“錯團”,也就是不跟團,自由行。當然,這得是有經驗的旅友,如果是“菜鳥”級的,還是先跟團練兩年再說。自由行,走好了是隨心所欲,走壞了是漫無目的,所以,野鶴主張提前多做些關于目的地風景和文化的功課,但不主張搞攻略,“其實很多攻略都沒有用”。當年為了去西藏,野鶴特地做了個100多頁的攻略,詳細到途中哪個落腳點海拔多高、甚至幾點日出都標注出來了,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前進路上的一場山體滑坡就把整個行程打得稀巴爛。“有個大概就行了,不要規定太多,隨心隨意地走比較好。”
NO.2 錯季
有的景點不用非趕旺季去
“錯季”,也就是避開某個景區傳說中風光最好的季節,換個“第二好”的季節去。
比如,九寨溝秋天景色最美人最多,他就選擇春天去。其實九寨溝一年四季都美,春天的九寨溝,溪水細瘦清涼,像羞澀的小姑娘,相比秋天的艷麗妖冶,有一種獨特的清新之美。
相對于“錯峰”,“錯季”“錯”得時間多一點兒。比如,九寨溝如果就想秋天去,避開10月1日到14日天氣最適宜、人最多的這兩周就行了,10月15號以后去,碧水映秋樹的景致還是一樣美好,就是天兒有點冷,運氣不好還能趕上下雪。不過,想想雪中九寨的不為人知之美,遭點罪也值了。
NO.3 錯景
非熱門景點也有不少看點
“錯景”,也就是避開熱門景點,尋找別處的風景。比如,前年古鎮無須言必稱烏鎮,四川宜賓的李莊,有長江源頭“第一鎮”之稱,抗日戰爭時,一大批文化學者和文化機構南遷到李莊,比如同濟大學、金陵大學等,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是在李莊那棟叫營造學社的小房子里寫出《中國建筑史》的,可以說,當時中國的“陪都”在重慶,文化首都卻在李莊。“淡季時,大連飛重慶的打折機票只有幾百塊,然后坐機場大巴直達李莊,也就百八十塊,五六百塊錢就到李莊了,鎮上幾十塊的小旅館有的是,呆個三五天,吃吃李莊白肉,喝喝李莊白酒,再買兩斤李莊白果帶回來,太有味道了……”
去年5月,野鶴去了趟婺源,正是旺季,人血多。野鶴干脆躲開人,下到婺源邊兒上一個村里,找了個騎摩托車拉客兒的老弟,給他一天100塊錢,讓他載著自己走了五天,幾乎把婺源周邊百八十里的小村子走了個遍,四個轱轆上不去的山溝溝野鶴都進去了。野鶴找到了被完好無損塵封的原生態的江南古村落,住老鄉家的木板床,吃老鄉腌的臘肉,把包里所有的糖分給老鄉的孩子……那絕對是野鶴這輩子最有嚼頭兒的一次旅行。
——旅游不要太挑剔,錯團、錯季、錯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