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地鐵線路與各大站點一覽
2016年下半年
與一期貫通試運營
據介紹,在完成地鐵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工程全長27.4公里,共設車站15座。其中區間隧道全長19.76公里,已貫通16.79公里,完成85%;10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完工,完成66.7%。計劃將于2016年下半年與一期貫通試運營。
地鐵1號線由姚家、經會展中心至河口,全長28.3公里,設車站22座(西安路、大連北站與2號線共站)。其中一期工程由姚家至會展中心,線路長17.7公里,設車站15座;二期工程由會展中心至河口,線路長10.6公里,設車站7座。一期工程正在分段進行系統安裝調試,部分區段已進入綜合聯調階段并進行試運行,計劃于2015年6月載客試運營。
地鐵2號線由海之韻、經辛寨子至大連北站,線路長37.5公里,設車站29座。其中一期工程線路長20.7公里,設車站17座;二期工程包括東段海之韻至港灣廣場和北段辛寨子至大連北站,線路長16.8公里,設車站12座。一期工程正在試運行,計劃今年4月試運營。
金普城際鐵路延伸線
今年下半年擇期開工
連接地鐵1號、2號、5號線與快軌3號線
線路起自大連北站,沿華北路、202國道、金州區勝利路、永安大道敷設。線路全長21.7公里,其中地下線長13.23公里,高架線長7.14公里,地面線長1.33公里,設車站8座。
項目建成后與在建的金普城際鐵路北線貫通運營,并在大連北站與地鐵1、2號線及哈大高鐵換乘,在后鹽站與快軌3號線、地鐵5號線換乘,在十九局站與3號線九里支線換乘。。2015年,在國家批復新一輪建設規劃的基礎上,計劃下半年擇期開工建設。
地鐵4號線
今年啟動前期串聯各線
泡崖地區有了城市地鐵
線路西起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東抵梭魚灣副中心東側龍頭石。沿線經過營城子街道、生態科技城、辛寨子住宅區、泡崖村住宅區、山東路住宅區、金家街住宅區、梭魚灣城市公共中心等功能區,線路全長27.7公里,設車站20座,車輛段和停車場各1座。
當5號線納入建設后,核心區的線網呈現“兩縱+半環”的網絡形態。從香爐礁以北,即核心區中部交通瓶頸以北,線網基本呈現“三縱”的格局,三線之間除地鐵1、2號線在終點與大連北站換乘外,沒有其他的相交換乘點,三線之間無法換乘,沒有形成“網絡”的概念。4號線基本位于香爐礁以北區域的中部,在軌網中的重要作用就是串聯各線,使得各線之間的換乘成為可能。由于核心區“南工北宿”的特征,使得這種換乘尤顯重要,實際上就是擴大了單線的吸引范圍,使得在網絡上的各站點周邊的市民都能利用軌網完成出行。
4號線在城市交通上具有較重要的作用,它銜接了大連核心區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社區泡崖和較大的老小區金三角區域,通過4號線與地鐵1、2號線和5號線的換乘,可以改善沿線居民上下班的出行條件,同時緩解早晚高峰因潮汐客流帶來的道路壓力。另一方面,4號線西接生態科技城,東接老甘井子工業區改造地塊,為規劃期內兩個建設開發重點提供最強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持,也為大連國際機場搬遷后的地塊改造奠定基礎。
地鐵5號線
今年啟動前期
核心區東部
南北走向跨灣線
線路南起虎灘新區濱海東路、虎灘路交叉口海洋廣場,向西下穿虎灘公園后向西北沿解放路敷設至勞動公園東側,下穿勞動公園后轉入友好街向北敷設,后沿規劃路至大連火車站,下穿海灣后進入鉆石灣地區,沿甘井子路向北至泉水、后鹽,下穿沈大高速后出地面,終點位于后關村,線路全長28.3公里,設車站18座,停車場和車輛段各1處。
該線路為核心區東部南北走向跨灣骨干線,構建核心區東部南北向快速通道,并與地鐵1號線北延線貫通,兼具機場線功能,服務于大連新機場。線路北段設置后關村車輛段,也是新一輪線網規劃新增線路的綜合維修基地。
線路沿線經過虎灘新區高強度住宅區、解放路住宅片區、勞動公園、青泥洼商業中心、大連火車站、梭魚灣城市副中心、老甘井子片區、泉水高強度住宅區、后鹽交通樞紐等主要功能區。5號線串聯起青泥洼、梭魚灣兩大城市功能核心載體,聯系大連火車站、大連新機場兩個對外交通樞紐,打破了海灣對青泥洼、梭魚灣片區乃至老甘井子片區的阻隔,為甘井子片區提供了新的出行途徑。
快軌3號線的運能已經接近飽和,根據現狀的客流斷面分析,后鹽至火車站是快軌3號線客流壓力最大的區間,5號線在火車站和后鹽與快軌3號線兩次換乘,可以有效緩解3號線在核心區內區間的客流壓力。
地鐵7號線
今年啟動前期
具有較強的大連地方特色
7號線西起百合山莊,東至港灣廣場,全長16.5公里,共設車站17座。線路沿線經過百合山莊、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園、南沙、和平廣場商業中心、會展中心、勝利路沿線、勞動公園、南山住宅區、三八廣場、大連港、郵輪中心等。
7號線為核心區南部東西走向的骨干線路,構建了傳統核心區與高新園區的直接聯系。7號線的規劃有較強的大連地方特色,究其原因在于大連城市在發展之初,將大連的城市商業、服務業等沿城市東西向帶狀發展,并向西跨過馬欄繼續發展,在馬欄西側規劃了城市的高教園區和軟件服務基地。如今,高等教育園區和軟件外包成為大連市較為有優勢的地方特色,尤其是軟件外包產業成為大連市的支柱產業,大連高等教育園區資源豐富的高校資源和研究資源為軟件外包等高端服務業提供了較強的人力資源支持。但也是因為功能、產業以及居住較為集中,再加上該區域典型的山地丘陵的地形,三面環山,交通走廊極為有限。近幾年地產的快速發展,沿旅順南路建造大量的商用居住,雖然修建202路延伸線,但未來南端旅順南線和黃浦路(中山路西延)仍然成為西部與核心區交通擁擠的通道。因此,規劃修建7號線來解決該區域交通。
——大連地鐵線路與各大站點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