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范家大院,大連鄉村旅游又一去處
昨天,在金州新區向應鎮的范家大院采訪時,遇到了兩件稀奇事,第一件,在30畝山地上跑著幾十頭黑豬,游客看好其中一頭,就可以選擇認養,隨后電子卡片被安裝在豬身上,認養者可通過電腦了解這頭豬何時上下山,吃的何物,以及體重變化,這種定時被攆出豬舍“上體育課”的豬已經有500多頭了;第二件,同其他地方銷售咸鴨蛋不同的是,這里把新鮮的鴨蛋放進了壇子里,里面放好了配料,唯一不同的是不用加水,游客帶回家之后,半個月就可拆封煮熟了吃,更讓城里人高興的是,隨這壇鴨蛋帶回家的,還有咸鴨蛋的制作秘方。再加上路旁大樹下的大型藝術雕塑,山林掩映中的會所,經過藝術加工過的農舍,洋溢著鄉土氣息的超市,自家擁有的農家豬場、農家鴨場、農家雞場……與我們以前所見過的農家樂大相徑庭。
金州新區旅游局局長楊軍表示,這體現了金州新區著力打造的第三代大連鄉村游的全新概念。據介紹,十二五期間,金州新區將實現旅游總投資累計超千億元,年均旅游綜合收入過百億,而創新旅游模式,則是金州新區實現目標的法寶。
告別“傻大黑粗”,告別“千篇一律”,留住“遠離塵囂”,留住“合理消費”——這就是金州新區正在打造的“3.0版本”鄉村游最簡單的闡述。
最早的農家游就是爬爬山、踏踏青,吃吃農家飯,買點土特產,這是鄉村游的1.0版本;后來有了采摘,有了還說得過去的廁所,有了可以住一宿的農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后來又有了評上了“星級”的農家院,這是2.0版本的鄉村游。1.0、2.0,都沒有克服同質化的弱點,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鄉村游的認識。
“坐在田間地頭喝咖啡,在湖心亭里品茶,置身大自然又不失高雅——我們要的是這樣的鄉村游。”金州新區旅游局局長楊軍的3.0版本鄉村游說得很形象。為此,金州新區加大投入,改善環境,打造環境——能坐在那里喝咖啡的田間地頭,肯定不是現有的田間地頭。為避免同質化,金州新區精心規劃了四個休閑農業產業片區,分別是大魏家與七頂山片區的鄉村濕地、向應片區的大地景觀、華家片區的農耕文化、杏樹片區漁港新村,又規劃用十里香徑把四大片區串聯起來。
在楊軍看來,片區式的規劃,通過特色核心項目的牽動,可以帶動周邊旅游要素高度、高速集聚:“比如,我們以片區核心項目為依托,規劃設計有大型自駕車營地、現代鄉村農貿大集、旅游超市、鄉村主題酒店等。金州新區都市休閑農業旅游正向‘第三階段’的‘休閑度假’轉型升級。”
拿向應片區的大地景觀來說,核心項目的薰衣草花田項目已完成種植苗木240萬株,將完成1000畝花田的種植,今年7月中旬將現千畝花海,在此基礎之上,依次打造千畝油菜、千畝水稻等“大色塊”花海田園風光,將鄉村游由零星分布、分散經營向集群分布、集約經營轉變,逐步形成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屆時,將完全形成春天姹紫嫣紅、夏天色彩斑斕的風光。
2011大連國際櫻桃節,金州光自駕車就達到7.08萬輛,而今年將突破10萬輛。2011年,金州實現櫻桃銷售3.6萬噸,帶動農民增收5.84億元,吸引了58萬市民和海內外游客的熱情參與,得到發展的是鄉村游,收到實惠的是農民。
數字往往是枯燥的,但有時卻是具體生動的。
向應鎮的一位農民給記者算了筆賬:“種玉米的話,一年下來,一畝地也就收入個兩三百元,可是,如果不種玉米改種薰衣草的話,一畝地的收入至少翻十番。”而向應鎮三家村農民王德元在范家大院干活:“平常不耽誤種地,每個月在這個大院上班還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呢。”而范家大院的經營者告訴記者:“如果我們需要10個員工的話,我們一般要雇15個,原因很簡單,農忙的時候,我們要讓他們輪休回家忙農活。”
目前,能夠滿足現代鄉村游需求、帶動更多農民致富的達到3.0版本級別的農家院還太少。為此,金州新區規劃了10個旅游專業村,帶動500農戶以家庭方式參與旅游餐飲、住宿經營接待;輻射全域打造20個特色休閑農業莊園。建設4個鄉村旅游購物大集,在農莊等休閑景區、景點建設20個農副產品超市。對于達到區級以上創建標準的,獎勵金額20萬-50萬元,對達到區級創建標準且獲得市級以上稱號的特色旅游鄉鎮、旅游專業村及省級以上休閑農業旅游示范景區、景點的,給予扶持獎勵。特色鄉鎮和大連旅游專業村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和10萬元;獲省、國家級休閑農業旅游示范景區、景點的分別一次性獎勵補助10萬元和20萬元。
所謂特色,就是當地獨有的文化。作為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金州新區對于規劃鄉村游項目特別重視突出文化,采訪當天,記者就遇到了前來為某項目進行前期論證規劃的清華大學教授,在楊軍看來,隨著大連鄉村游的升級,隨著游客的增加,隨著游客群體的多樣化,金州龍舞、皮影戲、剪紙、名小吃等都會得到更好地傳承發展。
——金州范家大院,大連鄉村旅游又一去處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