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旅游更注重細節的發展
大連人愛海,外地人更是被大海吸引而來。不論是在海水里嬉戲,還是挽起褲管踏進海里拾起貝殼,人們都渴望通過親海近海方式與大海有一個透徹的交流。但眼下,從東海頭到旅順,除了隨處可見的海上養殖場和那些兇神惡煞般驅趕海邊人群的看護人之外,有幾處可供游人免費游泳、趕海的地方?
不論大連海濱設施多么現代化、國際化,到大連旅游,不能親海近海,而只落得個望海興嘆,不能不說是大連的缺憾。類似的缺憾也存在于餐飲上,以海參鮑魚為標志的大連海產品可以說蜚聲海內外,然而,在大連除了幾個高檔而且價格也昂貴的酒店外,大眾游客還能否品嘗到品類齊全、物美價廉的海鮮大排檔?能否嘗到做法地道、原汁原味大連特色的漁家宴?
不論是怎樣的特色,如果僅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繁華與硬件層次上,而不能融為旅游的細節,不能讓旅客在細節上感受得到,這樣的特色也因為“粗糙”而失色。
其實,在我們周邊,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特色轉化為旅游特色的事例很多。山東的煙臺、青島、日照等地,重視開發海邊灘涂的自然功能,政府在規劃中專門劃出一片海灘供人們趕海,以維系人們的趕海情結,維系人們近海親海的需求。韓國濟州島居民一直以漁業海產為主要食物來源,但該島周邊海域沒有一家人工海產品養殖場,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天然的特色資源。
據報道,近來濟州島倍受各國旅游者的熱捧,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游客中不乏大連、煙臺、上海等中國沿海城市的居民,這些游客認為這里的海藍、水清,而且北方植物與南方植物共存,這在國內海濱城市是看不到的。
大連在深度開發旅游產品時,把重點放在發展避暑度假游、都市游、鄉村游、歷史文化游、溫泉生態游,其核心點,就是把大連資源特色轉化為旅游特色,定位準確,目標也明晰。但關鍵問題是如何保持和充分開發大連自然和文化特色,并使之融化為旅游特色。這種融化是細節融化,是以自然為本,以特色為根的文化提升,讓旅游人文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直接最徹底的是讓城市特色融為旅游細節。
——大連旅游更注重細節的發展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