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河豚將成為大連海鮮名品
幾天前,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大連河豚”成為繼“大連海參”、“大連鮑魚”之后,我市第3個地理標志產品。而讓業內看到商機的不僅是這塊金字招牌,“年底前,國內河豚魚市場或徹底解禁,這將釋放出幾十億元的巨大市場。”業內人士表示,“解禁令”將成為打開河豚市場最后一道鎖的鑰匙。
事實上,大連市場的河豚解禁似乎只剩下了一張窗戶紙——“最近一段時間,在多重利好消息下,不僅很多人想投資入場,經營河豚魚的酒店也從之前三四家激增至如今的100多家。”大連美食文化協會副會長于濱說。
80%大連河豚出口量占國內出口總量絕對主導地位,“以前,國內河豚魚生產以野生捕撈為主,野生河豚數量由此日益減少。上世紀90年代,大連人率先探索研究人工養殖河豚——紅鰭東方鲀,并逐漸創下知名度。”曾經從事過河豚養殖的于濱介紹,目前,大連河豚產量在國內占相當大份額,尤其是出口量占到國內河豚出口總量的80%以上。“目前,國內從事河豚養殖的企業和養殖戶共有幾十家,其中龍頭企業多在大連,以我們公司來說,出口量能占國內河豚出口總量的60%。”大連最早從事人工養殖河豚魚的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雪松介紹,目前,大連河豚魚產量在2000噸~3000噸,以大連為主的國內河豚魚仍以出口為主,日本是主要市場。
目前,河豚魚的出口價為每噸12萬~15萬元,內銷價為每噸14萬~16萬元。“河豚魚養殖本來可以產生巨大的產業帶動作用,比如物流環節、加工環節等,但現在基本全出口的格局使國內河豚產業鏈過短,帶動效果不明顯;河豚味美且營養價值很高,但國內消費者卻少有機會享用。”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大連河豚行業“墻內開花墻外香”,呼吁開放國內市場的呼聲日益高漲。
10億元一旦徹底解禁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錢景”誘人最近一年,大連河豚產業利好消息不斷。“‘大連河豚’成為地理標志產品,未來市場一旦徹底解禁,大連河豚產業將迎來黃金時代。”于濱說。大連河豚養殖的另外一家龍頭企業——大連富谷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永軍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前國內的河豚市場可能會徹底開放。”“雖然目前解禁還沒有具體時間表,但衛生部確實正在研究有關法律法規,以便讓老百姓能夠盡早吃上安全放心的河豚魚。”孟雪松證實,一種更樂觀的聲音則是:用不上年底,國內河豚魚市場將全面解禁。
實際上,河豚市場解禁已初露端倪。去年年底,衛生部廢止了《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雖然,還有其他法規對河豚魚的經營和上市有限制,但畢竟第一塊骨牌已經倒下。
“一旦徹底解禁,僅大連餐飲領域中,河豚魚市場就會有上億規模,如果算上養殖、出口以及相關帶動效應,大連的河豚魚產業未來有望突破10億元。”于濱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目前,大連有餐飲門店1萬家,將來河豚魚市場徹底開放,保守估計,平均每家酒店每年銷售河豚魚200斤,總銷量就是1000噸,即使按照每噸15萬元的生鮮價格計算,也是1.5億的市場規模,而現在在大連一些星級酒店中,河豚魚的售價則高達每斤380元。
——大連河豚將成為大連海鮮名品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