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大連星海會展中心火爆上演
108種奇石組成“滿漢全席”、黑陶藝術揭開神秘面紗、紅木家俬再現(xiàn)古典文化……今日上午,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覽會在大連星海會展中心火爆上演。國內(nèi)外的500多個廠家和參展商帶來的展品中亮點突出,精品薈萃,掀起濱城藝術品觀賞、投資、收藏新熱潮。
在展會西廳的中央位置,一桌子只能看不能吃的“滿漢全席”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東坡肉”、“血豆腐”、“五花肉”、“臘肉”等滿滿一桌栩栩如生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三尺。據(jù)烏市寶玉石商會副會長張富中介紹,這些寶貝都是來自新疆哈密地區(qū),不要小覷這一道道奇石菜,每盤端起來都不輕巧。其中最重的“醬牛肉”重達15斤左右,而形狀最小的一盤葵花籽,個個石頭的直徑都不足1厘米。
此外,本屆博覽會上玉石珠寶區(qū)達100多個展位,不但規(guī)模大,而且展品精,多數(shù)展商都是來自各自的原產(chǎn)地。新疆和田玉、中華老字號—揚州玉雕、臺灣精品珠寶翡翠、緬甸翡翠、岫巖玉、黃龍玉、田黃石、壽山石、青田石、雞血石、巴林石等海內(nèi)外名品玉石珠寶璀璨綻放,令市民們一飽眼福。
大連黑陶文化失傳于4000多年前,直到龍山黑陶被世人發(fā)現(xiàn),黑陶才在后來的考古發(fā)掘中引起了重視。黑陶與瓷藝不同,它不上釉而呈墨玉之色態(tài),其奧妙在于采用高溫窯煙滲碳的方法燒制,窯溫在攝氏900度到攝氏1000度,經(jīng)適當時間燒制和冷卻后,才能成為呈現(xiàn)青墨色的黑陶。
經(jīng)過國內(nèi)幾代專家的努力,黑陶制作工藝在上世紀80年代末被成功破解。在展會上,由大連黑陶藝術研究會帶來的數(shù)件作品中,有小至輕巧的掌心賞玩、有秀美的案頭擺件。鏤空、浮雕、影雕、彩繪等傳統(tǒng)元素發(fā)揮地淋漓盡致,產(chǎn)品以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玄妙氣質,令世人驚嘆。
在本屆博覽會的古典家具展區(qū),200多個國際標準展位吸引了全國30多家紅木家具生產(chǎn)及經(jīng)銷商參展,其中有多家專業(yè)生產(chǎn)企業(yè),均來自全國各大生產(chǎn)基地,蘇作、廣作、京作、仙作各流派代表作品齊全,來連直接面對洽談和終端消費者,開拓市場。深圳市宜雅紅木家具、大連本地“紅標會”成員養(yǎng)心堂與和木生,檀馨苑、明山堂、重慶檀珍閣、福建御源軒、上海唐藝、杭州嘉吉利紅木、大明紅木古典家具等。全國紅木一線品牌共設豪門盛宴,為濱城市民打造一個交流、鑒賞、投資、收藏紅木家具的絕佳平臺。
中國木雕新流派-深圳“絲翎檀雕”藝術首次亮相濱城。“絲翎檀雕”在業(yè)界已被專家認為是繼浙江東陽木雕、浙江黃楊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后,中國木雕藝術界第五大名雕品種。京津馳名百年老店“萃文齋”將展出千萬絕品。其中的海南黃花梨雕群仙祝壽大畫筒,器型巨大,是用一個整的黃花梨木樁雕琢而成,因海南黃花梨在世上的奇缺稀有,更顯它的彌足珍貴。目前這個大畫筒價值百萬以上,并且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巨大的升值潛力。
——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大連星海會展中心火爆上演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