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參原產地優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近日,4名福建商人來到大連海參商會,想就海參加工事宜尋求與大連海參生產企業合作。原來,他們在福建沿海利用蝦圈試養海參,已經獲得成功。過一段時間,將有價值2億元的活海參出圈。
這個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讓大連海參原產地優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據統計,全世界有40種可食用海參。我國可食用海參占一半,達20種。在這些能吃的海參中,質量最好的、被譽為“參中之冠”的就是刺參,也稱“遼參”, 刺參分布于我國的山東、遼寧和河北沿海,主產于青島、威海、煙臺、大連、長山島等地。受水溫、鹽度等因素的影響,大連產的刺參品質最佳。
近幾年來,大連海參年產值達到100多億元,占了全國海參業半壁江山,其重要一點就是占據了區域地理優勢。但是,其產業鏈上潛伏著產品安全隱患。同時,南方已經大面積推廣了海參養殖,特別是東南沿海一帶,這讓大連原產地海參市場將受到嚴重擠壓。
“水溫超過20℃,海參就要夏眠,一睡就是100多天,不吃不喝不生長。從目前的狀況看,南方的養殖戶已經用科技手段打破了這個自然規律。夏眠的問題解決了,海參不適合在南方養殖的‘魔咒’就打破了。闖過了養殖關,加工關就更不是問題了,不出三五年時間,南方海參就會成為大連海參的強勁對手。”大連海參業一位資深人士分析說。
在大連養海參,一般得養個三五年才能上市,可在南方,由于水溫高,海參生長速度快,養個一年半載甚至幾個月就可以上市,成本大大降低,價格上就比大連海參有巨大的優勢。
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誰都懂,南方海參有價格優勢,大連海參則有品質優勢。大連海參商會會長、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最近,遼寧省“食安委”下發了通知,征集全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計劃的項目申報,海參商會已經正式上報了立項申請。爭取把沒有國家強制標準的海參產品立項做出地方強制標準,這將對海參產業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_大連海參原產地優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