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旅游就是海文化
坐擁黃、渤兩海的大連,海岸線長達1906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經濟和海洋文化的豐富資源,這是推動海濱城市大連旅游經濟發展的優勢特色。旅游產業和海洋經濟的發展,使我們越來越感到海洋文化的重要,換言之,如果沒有海洋文化及其創意的支撐和提升,當一個景點只剩下景點的時候,旅游資源再好,這個景點就會變得過于蒼白。
旅游的本質在差異,提升差異靠創意。由于經營“海”文化的創意意識不足,使得作為國內一線旅游城市和發展全域城市化沿海特色旅游的大連,在旅游業的高端發展、特色發展等方面仍有差距。盡管大連擁有旅游從業大軍23萬人,游客量每年都在攀高,但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仍缺少了許多內涵和細節。
在“大連的旅游就是海文化”的共識下,大連海洋、尚未挖掘的、“可游、可玩、可操作、可體驗”的文化和自然、人文、歷史等資源,是否能夠真正成為旅游的“主線”和“主調”,還應切實調整思路,加以認真地規劃和創意,讓以千公里海岸線為核心構筑的海文化體系,支撐起濱城的沿海特色旅游。
就大連目前以海的文化和特色為內涵的旅游現狀來看,還缺乏以海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意識,沒有一個以海為大主題的節日。缺乏對沿海景點文化的深層次解讀和創意包裝,導游們對景點的解說也不盡人意。2008年在全市開展的原創“大連旅游歌曲”活動,大連的詞曲作者為老虎灘、星海灣、棒棰島、步云山、冰峪溝、金石灘等許多旅游景點創作并錄制完成了旅游歌曲,如《冰峪戀人石》、《我家住在星海灣》等,但由于各種原因,至今這些歌曲仍被擱置,更沒唱響。僅有的位于大連星海廣場黃金位置的“大連之夜”臨海特色旅游文化大舞臺,作為旅游開發項目之一,卻一直沒有為旅游業派上用場,現今仍處于擱置狀態。大連還沒有形成一條龍式的海文化特色沿海觀光游,利用海洋豐富自然資源吸引游客的海灘灘涂體驗游仍是空白,沿海景點的旅游餐飲缺乏規模、缺少規范,等等。
旅游有巨大的包容性,兼容了戶外游戲場所以及城市文化休閑體驗。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自然景點豐富,過去,很多從上海去桂林的游客,第二天早晨10點左右到達桂林,然后在陽朔登船游江,下午兩點上岸,再參觀幾處景點,晚上8點正好回到上海。然而“印象劉三姐”的概念出來后,晚上8點大型歌舞開演,游客們為了不虛此行大都留在桂林住上一宿,如此一來,融入歷史文化淵源的桂林,在秀美景色之外就有了更引人注目的旅游金點。
——大連的旅游就是海文化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