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產業,向國際化推進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美名早已譽遍全球。然而,在旅游產業開發多年之后,還有什么新的主導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可以培育?桂林市瞄準了會展業。
2008年,桂林市成立了博覽事務局,專門負責會展經濟的培育、規范和壯大。此后,桂林市進一步采取措施,將會展業列入“十二五”期間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中,并逐年加大了會展業的投入和發展力度。2010年,桂林市獲批成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就在這一年秋季,第一屆中國桂林國際旅游博覽會拉開了帷幕。
2012年底,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桂林市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要求,進一步加大會展業發展力度,努力將桂林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會展中心城市。到2014年,桂林旅博會已成功舉辦了五屆,而且一屆比一屆有風采、有影響、有實效,成為旅游產業國際化的有力推手。
規模日盛 “國際范”更濃
2010年首屆旅博會舉辦,當年就成為了全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旅游博覽會。隨后,這一知名度和美譽度只升不降,一直在高位運行。
從旅博會的展覽總面積來看,第一屆只有1.5萬平方米,隨后逐年遞增,到第四、第五屆已達2.3萬平方米。專業參展商也從第一屆的600家發展到800家,并相對穩定下來。專業觀眾和參觀公眾也分別穩定在6000至7000名和15萬至17萬人次高位。
在國際性方面,第一屆旅博會就吸引了全球五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業界人士參會參展,隨后幾屆發展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多一屆達到60個國家和地區。這兩年被旅博會新吸引來的,有不少歐美國家和地區是新力量。從第五屆旅博會的情況看,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5個展商重復參展,其中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是連續4年或連續5年“鐵桿”參展。這充分表明,桂林旅博會的“口碑”效應已經形成,一方面能夠不斷吸引新客戶加盟,同時又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國際范”越來越濃。
精彩紛呈 影響力漸大
手段更先進,內容更豐富,操作更專業,這是桂林旅博會一直追求的目標。5年來,這些目標都不斷被刷新和超越。展覽內容越分越細,發展到第五屆已形成6大主題,即國際旅游專業展、國際旅游商品展、國內旅游專業展、廣西旅游形象展、
桂林旅游形象展及旅游消費展。各展區的特色也越來越鮮明,如國際旅游展和國際旅游商品展,參展商和公眾在一個展廳便可游歷五大洲,領略不同的異域風情;有數十家企業參與的消費展,涵蓋了桂林及周邊各大旅行社、主要景點景區、主題公園、度假區及酒店等。主題活動也越來越豐富,涵蓋了城市交流、旅游產品推介、投資洽談、旅游商品展、桂林特色旅游資源展示、魅力縣區和桂林旅游“體驗之旅”活動等。
豐富的展覽內容和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使旅博會看點和亮點日益增多,也為國內外各大媒體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野,以不同渠道、不同媒介,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宣傳報道提供了豐富的“新聞點”。據統計,每一屆旅博會都吸引了國內外數十家媒體上百名記者參與宣傳報道,最多的一屆達80家。廣大參展商和觀眾也通過移動新媒體,以微博、微信等方式記錄和傳播旅博會盛況,大大提升了旅博會的影響力,“桂林”和“旅博會”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詞之一。
成果豐碩 實效性增強
桂林旅博會經過5年發展,已實現國際和國內專業買家數量及質量雙提升,買賣雙方通過貿易洽談、專場見面會交流與合作,大大提高了參會實效性。旅游商品展和旅游消費展日益受到熱捧,專業買家和公眾參與熱情高漲,讓參展商既“賺吆喝”又“賺錢”。
據統計,買賣雙方在展會期間的現場貿易洽談,第一屆只有500多次,第二屆則翻了一倍,第三屆之后則躍升3000次以上,到第五屆已高達3700多次。在對歷屆參展商的調查中,九成以上的商家表示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而從第三屆旅博會開始新增的旅游消費展,也成為貼近大眾、吸引人氣的一大亮點。
桂林全力打造的這一品牌展會,使“桂林國際旅游”這一品牌名聲日盛,帶動著相關產業從桂林走出廣西,走向世界。
——中國旅游產業,向國際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