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游突破1億人次大關,文明旅游刻不容緩
春節長假將至,國家旅游局日前正式對外發布了春節文明旅游提示。并表示,在春節這樣的關鍵時段,旅游部門將組織開展文明旅游專項督查,采取明察暗訪等形式,組織全行業開展以出境游為重點,以落實“三關”(組團關、落地關、行程關)和培訓任務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旅游督查。
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比10年前增長近4倍,穩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場。文明出境游,本應是國民的道德自覺,遺憾的是,無論在馬爾代夫亂扔礦泉水瓶,還是在埃及神廟上刻“到此一游”,無論在西班牙廣場撒尿還是在法國盧浮宮噴泉池泡腳,以及大聲喧嘩、隨意插隊……中國游客的不文明現象已飽受詬病。盡管不文明的國人只是極少數——據調查,絕大部分出境游客都能自覺遵守文明秩序,惡性不文明事件比例低于萬分之一。不文明事件雖少,造成的殺傷力十足。原因就在于,“出去,你就是中國”!
何謂文明?言人人殊。但是,總有一些最基本的共識不難形成,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插隊、不喧嘩等等,出境游時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等等。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盡管文明本應是公民最基本的素養,但多年來輿論卻一直勸告國民要文明,職能部門一再通過種種場合提醒國民守文明,究其因,出境游不文明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旅游法》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可見文明旅游已在法律規束之內,旅游不文明就有違法之嫌。
提升國民出游的文明素養,不僅需要道德勸誡,更需要嚴格明晰的制度約束。此前,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我國將從2015年開始分級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檔案,制定并實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飯店等聯動,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報、追責機制。通過出臺出境游文明守則,明確獎懲規范,可有效約束游客的不文明沖動。
當然,不應將所有的行為歸為不文明。比如有的游客因不了解當地禁忌,而無意中有所冒犯,就不必上綱上線,而有些行為已經涉嫌違法,也不能弱化為不文明。
“不能有錢就任性,也不能無知就無畏”,這是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日前對國人出境游的提醒。文明相伴,應是出境游的標配。中國自古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國人自然應該個個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在出境游時如果做到心中有“底”,有敬畏,熟悉當地風俗信仰;有底線,不做不文明的事,出境游不僅更有底氣,還能展現個人良好形象以及國家軟實力,何樂而不為?
——出境旅游突破1億人次大關,文明旅游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