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太空旅行,或將在今年年底實現
當地時間6月6日凌晨5時19分,深圳光啟旗下光啟科學研制的中國首個臨近空間商用平臺“旅行者”號,在新西蘭南島阿什伯頓首次試飛成功,1小時內升空達到設計高度21公里,在臨近空間完成了AIS、對地對空監測、空間環境探測、天地高速通信等商用載荷測試。
“旅行者”號首次試飛成功,標志著中國的臨近空間探索技術躋身世界前列。記者了解到,未來一段時間,“旅行者”號將停留在臨近空間,進行數據采集、天地通信、遙感遙測等一系列任務測試。
使命類似“超低的衛星”
記者從光啟科學了解到,“旅行者”號使命類似“超低的衛星”,可放飛至距離地面20公里至100公里的臨近空間。理論上,“旅行者”號可以替代衛星的絕大部分功能,比如互聯網、通信、導航、氣象、測繪等。但與同步衛星系統相比,它又具有通信距離短、傳播損失低、延遲少且壽命長的特點,從而可大幅降低地面設施建設費用,減少對周圍環境的輻射污染,且其造價和產生的通訊資費比同步衛星平臺和鋪設光纜都更加便宜。
從外觀上看,“旅行者”號是一個正規的圓形球體,直徑達38.2米。可別小看這只“大氣球”,它的價格達2億~2.5億元。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何“旅行者”號如此值錢?據光啟科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核心優勢在于材料。“旅行者”號采用了光啟領先的超材料逆向設計技術,其中球體采用低密高強、高阻氦、抗紫外線輻射和臭氧侵蝕的新型材料加工制作,克服了低氣壓、極大晝夜溫差、強烈的紫外輻射和臭氧腐蝕等影響飛行器設計的巨大挑戰。
此外,“旅行者”號平臺還有熱控、航電、能源、載荷等多個分系統組成。它由氦氣提供靜升力,能源系統由高效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陣列等組成,可在飛行期間晝夜不間斷提供能源供應。同時,采用最先進的飛控策略,保證長期駐留在臨近空間。
載人版年內進行試驗
記者了解到,“旅行者”號分為無人版和載人版。與國外的載人太空旅游相比,光啟太空旅游項目的優勢在于利用浮力系統緩慢升入太空,并非采用火箭載人技術,對前期訓練的要求也相對較低。
光啟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博士表示,由于臨近空間氣流較為平穩,不用過于擔心氣流對“旅行者”號運行造成影響。“旅行者”號載人版將懸掛重達數噸的生存艙,球體體積將大于無人版。游客可在生存艙里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安全舒適地從地面飛到臨近太空,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游客可在臨近太空停留2個小時,再花2小時返回地面。因此,該近太空旅游項目對游客身體素質要求相對較低,適合普通大眾,包括老年人、心臟病患者等。
據悉,“旅行者”號載人版將于今年進行實驗,價格將比現有的太空旅行價格大幅度下降。
——中國首次太空旅行,或將在今年年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