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永川文化旅游藝術節”在永川博物館拉開帷幕
隨著“2016年重慶國際藝術季”近日開鑼,一輪又一輪的文創產業“干貨”也如約而至。
昨日,以“文創興業·智匯永川”為主題的首屆“永川文化旅游藝術節”在該區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文創產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在猴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與市民共慶這難得的文旅盛典。
永川“瞄準”藝術季
聯袂打造我市首屆文旅藝術節
作為今年“重慶藝術季”的特別單元模塊,首屆“永川文旅藝術節”由永川區人民政府、全國產業與金融創新聯盟、創意中國文化城市設計中心、重慶文商投資控股集團和約翰·霍金斯創意生態實驗室聯合主辦。這也是自舉辦重慶藝術季以來,首次在將分會場設在了主城之外。
那么,“重慶藝術季”的首次“聯姻”,為何“結緣”永川?
“我們的想法是,通過打造以永川為樣本,為重慶乃至中國文化旅游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進一步升級創新建立成功模型。”據重慶藝術季組委會負責人、重慶文商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浪介紹,本次活動將通過國際頂級文化藝術和產業要素與永川城市優勢的集聚,鑄造西部文化唯一性及權威性的文創高地,并以“文化+創意+金融+生態”作為產業的重要驅動力,有效帶動文化旅游的全面推進。
據了解,文商投資控股集團成立12年來,一直致力于諸多城市創新投資及國際性產業項目運營,對于文創帶動產業提升擁有充分的經驗和敏銳的嗅覺。
而作為文商集團今年的重點項目之一,“永川文旅藝術節”將與永川區攜手,共同打造“永川國際文旅合作實驗區”,并計劃一期投入10億,圍繞永川博物館及周邊配套建設及博物館的專業運營,投資建設西部茶城、國際藝術家村及國際影視基地等重大項目,扎實助力文創產業在永川生根發芽。
“‘做大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強區’是永川區一直以來不懈奮斗的目標。”永川區區委常委、新城建管委黨工委書記鄧文表示,今天的永川,“工業強區、產業興城”戰略深入實施,“園區”、“城區”兩篇文章正在發力,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各項經濟指標增長迅速。同時,永川山美水秀,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人居環境優良,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森林城市,可以說,永川發展文創產業正當其時。
“文商集團對于文創產業的發展理念正與永川區‘人文引領、金融助力、創新驅動’的思路不謀而合。”鄧文說,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首屆“永川文旅藝術節”的推動,將走出一條“文化活躍、產業興旺、要素齊聚”的文創產業發展路徑。
精彩“續航”
“永川文旅藝術節”掀起活動高潮
在昨日舉行的“永川文旅藝術節”開幕式上,主辦方舉行了包括全國產業與金融創新基地、華夏文化藝術研究院、中歐國際創意設計研究院、長江文明研究中心、中國西南書院等多個重點項目的揭牌儀式。
當然,藝術季的舉辦,加之眾多項目的落地,除了對永川文創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與交流提供了一個優質的融合平臺,更是為當地及其周邊地區的居民送去了新春的“福利”。預計春節期間,將有數萬市民涌入展覽區域,共享文化盛宴。
據了解,作為本屆“重慶藝術季”最大的一個亮點,首屆“永川文旅藝術節”通過“市區聯動”的全新模式,將一系列經過嚴謹且充分的學術論證的重要項目,落戶永川博物館的展覽展映版塊。這些展覽展映單元也將站在歷史學考證、美術史梳理、民族化融合的多維視角上,呈現出一臺文化藝術的盛事大典。
其中,唐宋元明清“國寶空降重慶”、“中國現代書法三十年”、“中國非遺”等國際性規模大展均屬西部難得一見。
另一方面,永川區還結合自身實際,在“重慶藝術季”原有展覽展映模塊的基礎上,設計了“融·升”新京派水墨藝術重慶特展和中國當代藝術家群個展等當地居民“喜聞樂見”的展出內容。
“這些優秀文化藝術展覽在永川展出,將充分實現觀眾互動,是城市群眾文化建設最直觀的表現。”劉浪表示,首屆“永川文旅藝術節”的活動影響力將長時間作用于永川區的文化品牌營銷,是該區軟實力的集中展現。藉此活動,還將為永川人民奉上新春的文化大餐,引奏創新驅動主旋律。
昨日下午,主辦方還舉行了“2016長江·漢字·金融戰略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文化產業和金融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進行了有價值的思想碰撞和學術交流,拉動了藝術季學術水平的整體提升。
文/余萱 圖片由重慶文商投資控股集團提供
“2016長江·漢字·金融戰略研討會”精彩言論
葉自成(華夏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長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大流域文化,跟黃河文化并列,而漢字則是中華文明的一個載體。今天,想要把長江文化的傳統和漢字的精華傳承下來,需要產業化的因素。而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金融在里面起到“血液”一般的東西,把各種文化延續,通過“血液”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大做強。
雷從云(長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文物考古學家):今天的長江文明研究具有三點戰略意義:第一,對長江文明研究與探索,將更加全面、完整的認識中華文明的全貌。第二,中華文明的研究也給看不起自己的祖先,只崇拜西方文明的人敲打一下。第三,長江文明的研究,對“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范勇(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過去我們把中華文明的發源放在黃河流域一代,陜西、山西等地。而長江文明的研究對中華文明的定義做了改正,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古城就是長江流域,在今天在湖南,距今6千年的古城。
李昆聲(云南省博物館館長、云南大學人類學教授):歷史上,絲綢之路有兩條:一條是北方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過西域新疆,到巴基斯坦、伊朗、歐洲。另外有一條路,南方絲綢之路,漢代張騫千辛萬苦從沙漠出發到阿富汗以后,發現居然有四川的布,這意味著有一條路從四川經過云南到阿富汗,南方絲綢之路由此證明是存在的。
趙朝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教授):對于早期人類起源問題,長江流域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論證,這對長江流域的歷史底蘊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文化的研究應再推進一步。
溫玉成(洛陽龍門石窟研究所所長):任何一種文化都會有缺陷,中國傳統文化也是。認同傳統文化我們才有信心前行,正視傳統文化的缺點,我們才能創新發揚。
管維良(文博考古專家、重慶師范大學博物館館長):重慶的歷史非常悠久,當時這一地區繁衍出來的巴文化,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巫溪的鹽泉和當時每年晚秋長江中游的魚都會因為水溫暖而游到巫山片區,正是因為有了魚和鹽,對當時的人類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天民(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如何把傳統與現代通過經濟的手段串聯起來,這個串聯節點就是漢字,或者漢字藝術。通過漢字或者漢字藝術的轉化來進行文化、藝術、經濟的創新。
張強(四川美術學院教授):1996年出版的《后現代書法》至今仍有深厚的學術意思,該書的基本思想,把西方的抽象當成中國后現代書法。書里研究了日本的現代書法為什么沒有走向西部的原因,研究了當代中國書法的發展狀況到漢字書寫的基本經驗。
濮列平(漢字藝術家、評論家、策劃人):書法的發展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脈相承的,當代藝術家到中國做展覽掀起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風潮,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進行了各個領域的思索,開始思索如何改革開放和創新變革。
乙莊(中國北蘭亭藝術中心主任):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非常耀眼的明珠,越來越為廣大人民精神追求的熱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征程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書法的發展,因為它的民族性,受西方的影響,比美術、建筑、音樂都要小得多。
邵巖(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個人情感對社會、自然、人文的表達,能結合在書法中,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
2016重慶國際藝術季暨首屆永川文化旅游藝術節展覽展映單元
展覽地點:重慶·永川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6年2月2日-3月2日
“融·升”新京派水墨藝術重慶特展
新京派水墨的一個重要學術前提,是21世紀中國面向國際的一種以北京為地理坐標的水墨群英聚會,也是建立在近二十年水墨實驗基礎上,并整合西方抽象藝術、極少主義,又有傳統文人精神、士大夫精神的一種藝術流派。
當前,新京派代表的藝術家有黃巖、邵巖、鐵梅、李鐵軍、張肇達、旺忘望、李廣明、王軼瓊、呂宗平、孫華衛、王勇、李純子、韓偉華、于立、周洲舟、張建華、張軍、海濤等。
本次“融·升”新京派水墨藝術重慶特展將展示新京派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這既是北京水墨的一場演義,更是對二十一世紀中國新水墨的檢閱。
“世紀傳承”中國非物質遺產藝術展
民間藝術品是我國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表現,更是最具民族性、群眾性、地域性的文化形態和藝術形式,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次《海南非物質遺產藝術展》將集聚15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5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和一批優秀的民間工藝家,近100件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精品參展,種類涵蓋包含陰沉木、烏木、黃花梨(海皇)、硨榘、泥塑等種類,代表了中國最傳統、最特色的民間工藝。
大師薈萃——中國當代藝術家群個展
“設計方圓” 旺忘望藝術設計個展
“混血”侯光飛水墨藝術個展
“流動水墨”黃巖 鐵梅雙個展
“從佛學到藝術”張建華跨界個展
觀象·造象——張國龍藝術展
“生命的律動”楊彥國畫個展
“自然原色”張強個展
濮列平漢字藝術展
“后先鋒藝術”馬堡中個展
“守望者”伊靈個展
“水墨風華”鹿林當代藝術個展
吳國全 水墨 藝術個展
“上善若水”朱曜奎 中國山水油畫個展
佟瑞敏水墨劇藝術個展
張肇達個人作品展
——首屆“永川文化旅游藝術節”在永川博物館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