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染秋色,遼寧新楓景”。9月23日,寬甸天橋溝第十二屆楓葉文化節隆重啟幕。這標志著丹東旅游迎來了又一個金色的秋天。近年來,通過加快完善旅游產業布局,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丹東旅游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旅游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目前,丹東市旅游行業規模名列全省第三位,與大連、沈陽構成遼寧旅游的第一梯隊。
為全面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經過多方調研論證,丹東市全域旅游戰略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出臺。丹東將全面推進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旅游業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加快構建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全體驗和全景旅游的大產業格局。
按照實施方案,今后丹東將以“全域旅游”戰略為統領,以實現“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生活即品質”的旅游全域化為目標,以“鴨綠江畔美麗丹東”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產業集聚和融合發展為動力,以景區提質升級為基礎,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突破,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科學規劃,打造精品,強力宣傳,拓展市場,規范管理,努力構建開放的旅游產業體系,把丹東建設成國內赴朝邊境旅游第一集散地、遼寧省生態山水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旅游目的地,成為全國知名的生態旅游名城。
圍繞旅游市場監管、旅游服務、旅游產業促進、擴大旅游開放、旅游管理體制等方面,加大區域規劃執行力度,確保全域旅游規劃真正落地實施。全面系統規劃景區(點)內外協調發展,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把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和宜居鄉村建設、民宿建設、現代都市農業建設放在“全域旅游”大戰略下進行規劃布局,以生產發展為基礎,以生活富裕為目的,以生態良好為條件,培育全域旅游產業體系,實現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已有產品與開發新業態并重,發揮“旅游+”的綜合帶動功能,促進旅游各要素在空間上的集聚和產業上的融合。增強旅游的體驗感,對登海島、吃海鮮、觀桃花、賞楓葉、玩冰雪、泡溫泉、游邊境、看朝鮮等一系列獨具代表性的旅游產品進行文化包裝,形成丹東新名片。通過發展“旅游+新型城鎮化”“旅游+農業現代化”“旅游+健康養生”等新業態,使旅游發展從“圍景建區、設門售票”向“區景一體、產業一體”全域旅游轉變,實現產業鏈全域化。
挖掘丹東文化底蘊,積極開拓影視娛樂、演藝、休閑娛樂等多元業態。以城市及近郊旅游為重點,不斷挖掘生態旅游、工業旅游、文體旅游、紅色旅游、邊境旅游、康體養生旅游、農業旅游等新業態,將全域旅游的發展成果惠及各參與方,使游客能滿意、市民得實惠、企業有發展、政府有稅收,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大格局。
_______丹東加快構建全域旅游大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