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全市城市化工作會議上,煙臺市委主要領導提出,要以“一島一帶兩街區”為主要抓手,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旅融合”,自此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和視野,引領起煙臺市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步伐。預計接待游客7000萬人次、增長8%,實現旅游消費總額940億元、增長12%;再捧“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稱號,位居2017中國全域旅游魅力指數排行榜地市級第4位……今年以來,煙臺市旅游發展取得的一個又一個突破,恰恰印證著“文旅融合”為行業轉型帶來的蓬勃活力與生機。
新周期,新常態,新航程。打造國際知名海岸,叫響仙境海岸品牌,煙臺旅游高舉“文旅融合”大旗,謀定而動,蓄勢待發。
高起點謀劃“大動作”頻頻的背后
創新多,大動作多,全域旅游的“熱度”起來了。
采訪中,很多熟悉煙臺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幾個例子足可佐證:
7月1日,煙臺山景區和東炮臺公園同時對社會免費開放。截至目前,全市81家A級以上景區中,免費向市民開放的39家,免費開放率達48.1%。
10月25日,煙臺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未來,將按照現代企業運作機制和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實施一批影響大、質量高、帶動力強的文旅產業項目,全力做好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
一系列工作體制機制的建立,也引人注目:今年,由36個部門組成的旅游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由19個部門參與的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先后成立,出臺了《煙臺市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工作方案》,煙臺市旅發委與24個部門簽署《全域旅游聯合推進計劃》。同時,煙臺市人大開展鄉村旅游,煙臺市政協開展旅游工作服務設施專題調研……
環渤海濰煙高鐵、煙臺港搬遷、機場二期工程建設……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鋪開,將進一步改善旅游交通大環境。
所有“大動作”背后,都有一個共同指向:深耕煙臺特色文化,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強力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縱深發展。時間回到今年6月。市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大力促進旅游和文化產業發展,認真研究“文化+”“旅游+”的文章,高水平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文旅融合”作為一個全新的課題,被提了出來。
6月24日,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領導小組下設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辦公室,對重點工作實行“清單式”管理,月調度、月匯報、月督查、月考核,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可以說,煙臺旅游業開啟了全新的航程。”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市旅發委主任張祖玲受訪時表示,煙臺目前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追求的不再只是旅游人數增長,更是對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人們對審美情趣和文化情感的訴求與表達。文化與旅游融合,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兩者互為里表,相融相生,‘文化+旅游’ 正成為旅游行業前進的重要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說,煙臺旅游的突破,著力點在文旅融合。“對文化資源的整合打造和旅游開發,將為煙臺旅游注入更深厚的動力、更豐富的內涵、更吸引人的元素,帶動全市旅游業的提檔升級。”張祖玲說。
打造仙境海岸“旅游向海”的創新構想
煙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探索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首屈一指的是海洋文化。
事實上,向海發展,并不是一個新命題。煙臺綿延1038公里的海岸線上,散落著很多深受游客喜愛、市場認可的景區和度假區。“海上游”,也早就成為煙臺旅游業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番“旅游向海”,深意幾何?
這要從備受關注的“一島一帶兩街區”說起。
其中,“一島”,是高起點打造長島生態旅游度假島,真正把長島打造成綠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一帶”,是高水平開發建設“仙境海岸”帶,規劃昆崳山到長島濱海文化旅游專線,統籌養馬島、崆峒島、芝罘島等開發利用,沿線打造提升煙臺山、蓬萊閣等一批精品線、精品點、精品區,大力發展岸上游、島上游、海上游等具有煙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打造“仙境海岸”核心文化旅游區和煙臺“黃金文化旅游帶”。“兩街區”,是高品質保護開發朝陽街和所城里,延續煙臺的歷史文脈,保留住煙臺的文化基因。
這是一次以創新為引領的空間騰挪與資源整合,也被視為煙臺旅游提檔升級的關鍵步驟。“‘一島’、‘一帶’,恰是煙臺‘旅游向海’戰略的主體內容。兩者著眼于旅游業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旨在打破濱海一線旅游資源固有的、相對分散的發展模式,轉而將昆崳山到長島一線作為濱海文化旅游專線統一規劃布局,形成‘一盤棋’,目標是打造世界知名‘仙境海岸’,建設國際知名旅游城市”。張祖玲介切實的行動,正讓煙臺旅游謀定國際化海岸品牌的夢想加速照進現實:
看項目,厚積薄發。眼下,76個在建旅游項目正快馬加鞭推進,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28億元。項目不僅數量多,體量也大。金山灣濱海度假酒店群等過100億元項目達到6個,還有包括五龍河口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在內的總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7個在建。同時,新引進1000億元的丁字灣恒大海上新城旅游綜合體、300億元的煙臺夾河華僑城大型文旅綜合體……
看海上游,同樣可圈可點。9月,崆峒島建設啟動居民搬遷,崆峒島將整體開發打造成為國內優秀的海島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目的地。更早些時候,尋仙5號、尋仙6號高端主題游船在長島正式首航。兩條“尋仙”號融合了蓬萊-長島的仙道文化元素,推動煙臺市海上旅游邁入新境界。“旅游產品多元化,特色突出,功能豐富,這都構成了‘仙境海岸’旅游品牌的有力支撐。”一位業內專家評價說,發軔于空間跨越與產業創新的“旅游向海”戰略,必將帶來煙臺市文化與旅游全新意義上的深度融合,構筑起烙有這座城市精神內核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
1+1>2文化與旅游的加速融合
“文化”+“旅游”,并非簡單的產業疊加。如何實現“1+1>2”,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在積極有效推進“向海戰略”的同時,對內陸文化的深耕、對全市旅游環境的改善等工作,都在加碼。
今年4月初,以“十游煙臺”為主題的“煙臺人游煙臺”正式啟動,一直持續至今。統計顯示,自活動開展以來,傳統景區客流量同比增長12%左右,新興景區的客流量增長在40%以上。“煙臺人游煙臺”采取市縣同步、區域互動、城鄉一體的方式,從激活本地游入手,其核心仍是對煙臺仙道文化、魯菜文化、黃金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打造和呈現。
從宏觀上,旨在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悄然展開。今年以來,對中心城區濱海一線、蓬(萊)長(島)龍(口)區域的旅游資源整合開發進行了研究,推出7個系列40條蓬長龍深度體驗游線路。昆崳山到長島濱海一線文化旅游專項規劃完成前期調研,預計11月完成初稿。項目整合、招商、宣傳營銷等工作也將據此一并展開。
做足內功,打造旅游發展新環境,在采訪中也多次被提及。煙臺市將完善權力、民主、行政、輿論、社會和行業六項監督舉措,構建全域旅游監督體系,加快“品質煙臺”建設。同時,創新建立旅游質監執法工作“一二三四”模式,完善旅游聯合執法、投訴移交轉辦、“三報三告一動態”信息發布機制以及“七位一體”投訴渠道,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旅游服務質量滿意度測評。眼下,包含景區、飯店、旅行社、人才、旅游商品、服務設施六個方面的提升計劃正在醞釀中,以期全方位提升煙臺市旅游環境和綜合競爭力。
______山東煙臺旅游邁入新航程 打造國際海岸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