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鮮花餅沒有收到店家配備的購物袋。”在麗江古城綜合管理指揮信息化平臺上,跳出這樣一條投訴,指揮中心負責人立刻安排工作人員協調店家再配送一個袋子寄給顧客。正因為云南旅游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2018年全省共受理旅游投訴780件,同比下降53%。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云南時指出,云南旅游資源豐富,要大力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肩負期望,牢記囑托,云南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主動順應國內外游客對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新環境的需求,一手抓旅游市場綜合整治,一手抓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近日,記者分赴昆明、紅河、文山、大理、麗江等我省旅游重點州(市),感受各地展現的新形象。
抓市場,凈環境。2017年4月,針對全省屢禁不止的“欺客、宰客”“零負團費”等行為,省政府制定出臺史上最嚴旅游市場秩序整治“22條措施”,通過取消旅游定點購物、禁止“不合理低價游”等推進誠信評價工作舉措,從根本上鏟除旅游市場亂象存在的土壤。
搭平臺,優服務。2017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建設云南旅游大數據中心、旅游綜合管理平臺、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內容,實施“一部手機游云南”項目建設工程,重塑旅游品牌和形象。在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區,到處都是“游云南”APP“識景點”“一鍵投訴”等二維碼標識。導游萬亞娟說:“智慧旅游的平臺與人工服務優勢互補,幫助旅游從業人員提高服務意識。”
抓項目,調結構。近年來,深圳華僑城集團、中國旅游集團、大連萬達集團等一批企業相繼參與云南旅游開發建設,旅游投資穩步增長,助力一批大項目“茁壯成長”。截至2017年底,納入省級統計管理的旅游項目780多個,年度實際完成投資940億元,同比增長62.23%。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全省以觀光型為主的旅游產品結構正加快向觀光、休閑度假等復合型結構轉變。
抓融合,育品牌。推進旅游開發與文化、生態、城鎮、鄉村建設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如今,先在國外攀巖圈子里“火”起來的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早已不是單純的觀光目的地,通過旅游項目開發,吃、住、行、游、購、娛一應俱全,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備受市場青睞。早晨,一頓豐盛的生態早餐喚醒瞌睡,伴著晨曦溯溪、巖壁上體驗飛拉達,晚上在山谷的帳篷酒店里偎著暖爐、賞星看月。老君山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抓基礎,強配套。兒童馬桶、尿布臺、大小洗手池搭配麗江東巴文掛畫、綠色植物……這不是五星級酒店的衛生間,是麗江古城旅游廁所的標配。“十三五”期間,全省建成使用國家A級以上旅游廁所3606座,實施旅游連接公路和旅游環線“斷頭路”建設項目165個,建成州市級游客服務中心16個、景區游客服務中心227個,全面改善和提升云南旅游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抓開放,拓市場。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鞏固完善大湄公河次區域、孟中印緬、泛珠三角區域、大香格里拉旅游區、滇桂黔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等合作機制。2015年至2018年,全省海外游客從570.1萬人次增加到700萬人次,年均增長7%。
(內容來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9年云南旅游轉型升級現“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