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在隴南市文縣成功舉辦
2019年2月19日,第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在隴南市文縣成功舉辦。在鐵樓藏族鄉的白馬山寨,大家伙兒都聚集在廣場上,身著絢麗多彩的白馬人民族服飾,通過“池哥晝”表演、土琵琶彈唱、共跳火圈舞來慶祝新年,祈福吉祥如意,一起度過元宵佳節。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主任連輯,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百新,甘肅省副省長何偉,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王登渤,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等領導出席活動。
歡騰的文縣新城張燈結彩,古老的白馬山寨喜迎賓朋。第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在文縣劇院舉行,甘肅省副省長何偉宣布開幕。參會嘉賓共同觀看了反映白馬人歷史文化的歌舞劇《白馬吉祥》。此次文化旅游節以“白馬情·中國夢”為主題,由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文縣委、文縣人民政府和隴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
開幕式后,為加大白馬文化保護力度,協調甘肅省隴南市和四川省綿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共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由甘肅省隴南市牽頭,組織召開了甘川兩省三市(州)全力創建中國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推進會。
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主任連輯發言指出,兩省三市(州)打破行政區域,以高度的文化認同積極參與白馬文化保護與傳承,使得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具備了良好的組織條件。白馬文化是一個古老的文化,有別于其它文化形態,活態傳承至今值得保護,應該納入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白馬人是伴隨著中華民族衍化生存全過程存在的一個族群,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貢獻,建立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現實意義比較重大,有必要對白馬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對白馬人多一點尊重和敬意,要立足于快速城鎮化的現實和保護文化多元多樣性的要求,把白馬文化保存下來。
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作了重要講話。陳衛中指出,開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推進“三區三州”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甘肅省隴南市、四川省綿陽市、阿壩州三地行政區域緊密相連,千百年來,相同的文化土壤、民眾文化心理、傳統生活習慣造就了三地區共同的文化習俗,即白馬人民俗。同時,這兩省的三市州,也是國家規劃的“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的重要區域。因此,兩省三市(州)共建中國白馬人文化生態保護區,對于整體性保護文化生態,打造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體驗區,推動這一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旅游扶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白馬風情濃郁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積極對接融入旅游大環線,助推精準扶貧,具有現實和長遠的價值和意義,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的秘書處,將對三市州三縣共同創建中國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予以高度重視、大力支持。
陳衛中強調,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要把握非遺保護這個核心,要抓住演藝這個增長點。文化為靈魂,旅游為載體,文旅融合,演藝是最好的形式之一。白馬演藝把白馬文化深度的文化背景挖掘出來,在舞臺上呈現出了歷史傳統和生活等最具有文化背景的、最能表現甘肅旅游形式的內容。隴南市文旅局、文縣相關部門,要下功夫抓白馬演藝這個產業增長點,要用美麗戰勝貧困,用演藝把文旅融合抓起來,把非遺留存下來。今年全省要下狠功夫、下決心把演藝做起來,把甘肅的文旅市場做起來,通過文化旅游形成產業,帶動甘肅發展、助力甘肅脫貧。
陳衛中要求,強化協作意識,共同推進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要加強專業機構和隊伍建設,建議設立三市州三縣創建中國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秘書處,要有一個常態化、機制化的機構為大家做好平臺建設。要在省、市兩級建立健全常態化工作機制,在節會期間或者適當的時侯不定期召開省、市、縣、鄉聯絡會議。要借外力、引外智,發揮專家學者、民間民俗顧問、民營企業家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協助我們把文化生態保護起來,把文化建設做的更好。
最后,陳衛中預祝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越辦越好,預祝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能夠早日建成,順利推進。
來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部分高校以及隴南市的相關同志和專家在會上作了發言。
第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還舉辦了白馬文化非遺劇目《白馬印記》展演、白馬民俗文化研究和文創成果展、白馬民俗文化旅游攝影展、白馬民俗文化體驗活動、迎火把晚會等系列活動。
(文章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官微)
——2019第四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在隴南市文縣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