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大理:4年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 湖碧景美游人醉
春風拂蒼洱,朝霞映碧水。2月22日,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灘地保潔員嚴丙其和同伴像往常一樣,7時30分就在洱海邊“上班”了。4年前,他每天清理水草、垃圾近2噸,現在每天只有幾百斤。嚴丙其特別開心:“大家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洱海比過去清秀了。”
4年來,古生村全力截污治污減污,設立五級河長制,開展入湖河道治理,常態化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活動,恢復新建濕地3000平方米。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介紹,古生村秉承“依托現有山水文脈,保持自然格局,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建設美麗鄉村,既保持種植大米、有機生態蔬菜,又發展藥材、蔬果和加工業。全村439戶、1842人,去年人均純收入達15280元,比上年增長1389元。
喜洲古鎮里,村組路面干凈整潔,地下還有雨污分流管道。喜洲鎮美壩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里,女主人段品吉熱情地帶記者參觀廚房、洗滌池、衛生間。她自豪地說:“政府補助與農戶自籌結合,家家戶戶建起化糞池、完成管網改造,實現了污水應收盡收,處理后達標排放。”去年6月底,洱海流域實現截污管網閉合運行,初步構建起“從農戶到村鎮、收集到處理、尾水排放利用、濕地深度凈化”的全流域截污治污體系。
去年,大理市依法劃定洱海生態保護藍線、綠線、紅線,全市8個鎮有1806戶涉及生態搬遷。其中,喜洲鎮搬遷戶最多、搬遷體量最大。鎮黨委書記杜利輝感動地說:“552戶群眾舍小家顧大家,與全市同步實現如期搬遷,給洱海留下休養生息的空間。”
聞名國內外的旅游勝地雙廊鎮千年漁村,如今更整潔、更漂亮了。“春節期間,接待游客10.7萬人次。”“海之書館”客棧創辦人安南稱贊:“黨員干部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將各項洱海保護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大理一定會越來越有魅力。”洱海東岸挖色鎮黨委書記趙麗琦說:“游客紛至沓來,挖色鎮海印村有一半的漁民轉型升級,從事旅游服務實現增收。”
4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響以洱海保護治理為重點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洱海水質穩定向好。2018年,洱海水質有7個月達到II類、5個月為III類。
(內容來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9年的大理:4年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 湖碧景美游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