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環城水系沿途建有12個景觀節點
4月30日,唐山市全長57公里的環城水系正式開通。整個環城水系蓄水面積為16.5平方公里,相當于3個西湖。唐山正由一座“傻大黑粗”的工業城市,轉型為一座“宜居生態的華北水城”。
作為傳統重工業城市的唐山,境內有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和唐湖等多個大中型水庫。唐山市南部和東部有多年形成的采煤塌陷區,市內有唐河、青龍河、李各莊河等承擔城市防洪和向下游農田送水灌溉的多條河流,具有建設“華北水城”的客觀條件。在對城市周邊采煤塌陷區進行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去年3月,針對市區河流自成體系、河道互不貫通、水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城市河流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的實際,唐山對城市水系進行統一規劃,通過改造 唐河、青龍河,在西北部新開13公里河道等工程措施,最終形成57公里的環城水系。唐山環城水系沿途建有12個景觀節點,分為郊野自然生態區、工業文化生活區、濕地生態恢復區、現代都市文化景觀區、濱河大道景觀區、城市休閑生活區。通過河河相連、河湖相通,整個城市被水環繞,周邊近100平方公里內的城區居民將生活在近水和濱水環境中,為百姓休閑、健身提供了極大方便。
為使濱河空間更加豐富有趣,環城水系駁岸分類型布置。郊野段以自然駁岸為主,增設蓄水湖,保護樸實無華的野趣,而城市段則采用軟質駁岸與硬質駁岸結合,營造多層次的景觀濱水步道和親水平臺,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為此,唐河原來的陡坡狀的河岸進行了重建,設置了濱水步道和親水平臺,有木棧道、親水區、駁岸和天然駁岸等,讓人們能與水更加親近。
據介紹,唐山市環城水系的建設,不僅有效促進了城市轉型發展、提升了城市品位,也帶動了城市土地的增值、增強了城市發展后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顯現。據測算,環城水系沿河區域90平方公里將有45平方公里土地可開發建設。
目前,已有韓國、日本、新加坡等10余家大投資商前來 洽談對環城水系區域投資開發建設事宜。唐山市正在對環城水系12個節點、10余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高標準的規劃設計,而后將帶來商業和住宅的全面開發。
——唐山市環城水系沿途建有12個景觀節點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