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沽公園展現古時風韻
在西沽公園提升改造現場看到,這座“50歲”老園的“變身”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為了方便周邊市民晨練、游玩,已經基本完工的約60%園區對外開放。天津西沽公園改造后的西沽公園分為綜合活動區、生態濕地區、歷史文化展示區、演藝觀賞區、健體休閑區、游樂區、植物觀賞區、潞河風情區八個板塊,將深入提煉運河文化,按照明清古典園林營造模式,打造鮮明運河文化特色和歷史韻味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預計年內該園將免費向游人開放。
亭臺樓榭,廊腰縵回;桃李爭妍,草木蒼翠;飛湍瀑流,長橋臥波……一幅描繪乾隆末年天津三岔河口漕運繁華景象的《潞河督運圖》,將在西沽公園“重現”。“飛流濕行云,濺沫驚飛鳥”還沒走進西沽公園,就能聽到潺潺的水聲,讓人在燥熱的天氣里感到一絲涼爽。天津西沽公園正門兩側,兩座小山拔地而起,一座明清風格的六角亭“穩坐”山頂。“這兩側的山體都是新建的,為的是提升公園大門的‘高度’。”公園提升改造項目現場負責人郎學芳告訴記者,“以前西沽公園的門面不突出,改造后在高山和亭臺的映襯下,讓游人在遠處一眼就能望見公園,提升地標感和視覺感。”山體上瀑布和跌水在營造立體、動感美景的同時,還大有玄機。“通過多處瀑布、跌水可以帶動園內水系的流動,使水體得到循環,從而美化環境。同時,鋪設石砌、卵石、景石等進行了泊岸處理,達到一種自然循環的效果。”郎學芳表示,疏浚園內水系是此次改造的亮點之一,也是營造運河文化氛圍的重點。“園內老水系呈‘川’字形,三條水系各自為政,不利于循環和生態。此次工程將水系全部打通,讓園內處處有水。”
樓閣橋梁均呈明清風格,甬道信步向前,可以看到,甬道左側的榮寶齋、書畫苑等建筑正在進行掛瓦工作,右側生態濕地景區已初見規模,水生美人蕉等親水植物和地被植物已基本栽種完畢,飛鳥、鹿等造型的銅像點綴其間,栩栩如生。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是改造后的西沽公園給人的最大感受。無論是修葺一新的老建筑,還是新建設施,均呈明清古典風格。就連洗手間、果皮箱等細節之處,也與整體古典風格統一。園心湖上,原橋修復的四座橋梁和兩座新橋如出一轍,高拱的仿古造型倒映在湖水中,一幅小橋流水的運河美景引人無限遐想。
數萬植物營造生態花園,盡管昨天氣溫較高,但在片片樹蔭的遮蔽下,記者反而感到絲絲涼意。而且,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走在西沽公園內,一陣陣撲鼻而來的天然草木香氛,令人心曠神怡。“要是趕上草皮剛剛修剪過時,那種青草混合泥土的芳香,讓人感覺特別舒服。”每天都到西沽公園晨練的沈奶奶告訴記者,“以前公園里鍛煉的器械只有20件左右,而且非常分散,不利于老年人晨練。現在可好了,不僅器械增加到50多件,而且都集中在植物景區,一邊吸氧一邊鍛煉,這是在其他公園享受不到的。好多來串門的朋友都羨慕我能住在這么好的公園旁邊。”
“改造在保留了大部分植被的同時,又依據西沽公園高低起伏的地形,引進了大量的苗木和花卉,如銀柳、廣玉蘭、杏梅、木瓜海棠、金葉風箱果、繡線菊、紅櫨、黃櫨等,突出植物的觀賞性、多樣性和層次感,讓西沽‘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郎學芳介紹說,目前,西沽公園內已栽植常綠植物5015株、喬木7354株、花灌木49754株、球類植物5268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生態大花園。“預計年內西沽公園將改造完畢,屆時將免費向游客開放。”
——天津西沽公園展現古時風韻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