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網購旅游陷阱
網上淘機票、酒店,包括日漸流行的旅游團購,已成為不少年輕游客旅行前的必修課,但是由此產生的糾紛也越來越多。網購旅游的陷阱對于不少游客來講都相當陌生,就像在黑夜這個生存模式里,躲在墓碑下的僵尸一樣,在游戲即將結束,貌似安全的時候突然從地下鉆出來,讓人防不勝防。“3·15”來臨之際,旅游專家為消費者揭秘幾大常見的陷阱,提醒消費者在網上訂機票、酒店、線路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一、電子門票有假
案例:開發區的李先生打算去省內一風景區度周末,他從一家旅游網站上“預訂”了該風景區的門票、住宿和正餐。匯完定金后,小李收到一串“密碼”,對方說這是“電子門票”。結果,小李來到風景區,向工作人員出示“電子門票”后,才知道景區根本沒有“電子門票”。
支招:不少年輕人出行前,習慣在網上查詢一下目的地的相關情況,通常,各景區會推出“預訂打折”、“訂餐優惠”等促銷活動,但需要警惕的是,不法分子會通過假冒網站、虛假鏈接,販售假冒優惠券或“電子門票”,詐騙錢財。警方提醒游客,最好在出行前,先和目的地聯系,詢問優惠事宜,避免上當。
二、400客服也可能有詐
案例:陳小姐在網上找到“全國電子客票受理中心”的400電話,咨詢廣州到貴陽的往返機票價格,客服表示只需810元并告知一個農行賬號,讓她一個小時內匯款確認。通過ATM 機轉賬后丁女士再次撥打該電話,客服表示款項已經收到,但需到ATM 機去輸入激活碼,否則取消訂票資格。她對此表示懷疑,隨即要求退票,但已經晚了。
支招:不要被400開頭的所謂企業客服專用號蒙蔽,查詢到400電話最好通過搜索引擎反查信息是否一致,消費者在訂票時也應盡量通過知名品牌服務商購買。
三、超低團購服務打折
案例:近年來“團購”是一日火過一日。不僅買衣服看電影可以“團”,旅游更是要“團”。市民范小姐通過團購獲得比市場價便宜一半的溫泉票,結果同去的團購者人數眾多,致使泡溫泉變成了洗澡,根本得不到享受,溫泉水也顯得很臟。不過由于低價購票,范小姐并沒有選擇投訴或者理論。王女士得出結論,在團購網站上賣得越便宜的、叫得越火的場所往往只是薄利多銷,是無法注重消費質量的。
支招:市民在進行旅游團購時需注意,打出的折扣價其價值是否與原價的出游標準等同,網站是否玩了文字游戲,住宿條件與網頁廣告宣傳是否符合等,還需查看這個旅行社或旅游網站本身的資質與口碑,以及網友之前的評價。
四、假行程單無法登機
案例:一些不法機票銷售代理點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低價高開”,在假行程單上修改了真實機票的價格,如代理點購買的是三折機票,卻開出全價機票收取客人全價費用,一旦客人要求更改行程的時候,便有可能遭遇到低價票無法改簽等問題。
支招:消費者拿到行程單后一定要仔細核對相關信息,比如,可檢查行程單右上角印刷序號的后4位是否與驗證碼一致。此外,消費者還可通過電子票號和身份證號與航空公司客服核實,以辨別機票的真偽。消費者可通過電子票號和身份證號與航空公司客服核實,以辨別機票的真偽。
----揭秘網購旅游陷阱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