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呈"東中西"梯度格局
中國旅游研究院15日發布的《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0—2011》顯示,受2009年12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等政策效應影響,2010年,我國旅游業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加強,區域旅游呈現“東中西”梯度發展格局,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主要客源地。
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區域旅游全面增長,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主要客源地。全國31個省區市的出游能力排名,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江蘇、浙江、遼寧、山東、福建和四川列前十位。高客流產出地呈現“東、中、西”逐級遞減的梯度格局,客流比例大致為7:2:1,累計70%的出游游客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同時,主要旅游目的地發展績效也呈“東、中、西”依次遞減特征,以國內旅游接待量和國內旅游收入作為核心指標考量,全國十五大績效高的旅游目的地省份依次為江蘇、廣東、山東、浙江、遼寧、河南、北京、四川、上海、湖南、湖北、安徽、云南、福建和山西;全國十大績效高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蘇州、濟南、重慶、深圳、無錫和天津。
報告指出,2011年,區域旅游將持續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區域旅游發展的宏觀分類指導力度,推動地緣臨近以及文化共通區域間的旅游合作,促進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整合,推動旅游產品集群和旅游產業集聚;促進目的地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索以旅游資源一體化、旅游管理一體化等為主要內容的區域旅游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重視本土旅游市場主體的培育,促進旅游流合理流動。
報告認為,環渤海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成為旅游流動的核心,我國區域旅游流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三省、中部六省和成渝等幾大區域之間及其內部。從近十年的發展趨勢看,區域間差異正逐步縮小。目前,貴州、北京、遼寧、上海、天津等省市國內旅游收入已占到GDP的12%以上。
----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呈"東中西"梯度格局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