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旅游業“黃金發展期”的原因分析
在基數日趨增大的前提下,旅游經濟增速繼續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不僅證明了世界范圍內旅游經濟增速一般高于世界經濟增速的普遍規律,也說明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蓬勃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
《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日前正式公布,公報從各個角度反映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于解讀和判斷我國旅游業發展狀況、未來發展思路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國內旅游看,“黃金發展期”的大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旅游經濟增速繼續高于國民經濟增速。2006年至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同期,我國旅游經濟的年均增速達到15%。在基數日趨增大的前提下,旅游經濟增速繼續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不僅證明了世界范圍內旅游經濟增速一般高于世界經濟增速的普遍規律,而且說明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蓬勃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
——從入境旅游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國。
全球財富東移帶動全球旅游發展重心東移。2009年,20國集團匹茲堡峰會的一大亮點就是宣布:今后G20將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論壇”。美聯社感慨說,“這一歷史性轉變承認了中國、巴西和印度與日俱增的影響力”。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的報告分析,到2015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GDP所占比重將從33.6%上升到41.9%;而到2020年,按市場匯率算二者的對比情況可能是50%對50%。
——從出境旅游看,作用明顯,但研究不夠。
中國出入境旅游人次差遞減明顯加快。2006年至2010年,我國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次差分別為1539萬、1376萬、720萬和321萬,2010年出境旅游已超過入境旅游173萬人次。按照“十一五”期間出境旅游人數年均19%的增速和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年均3.5%的增速看,出境旅游持續超過入境旅游人數已基本成定局。
出境旅游花費引人矚目。今年3月7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兩會”記者會上說,國人對高檔消費品的需求處于世界第二位,預計到2015年或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高檔消費品需求最多的國家。2010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227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3%。在人民幣匯率升高以及中國公民因私出境占到出境總人數90%的前提下,出境旅游購物已成為時尚。
----------------“十二五”是旅游業“黃金發展期”的原因分析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