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全力打造“邊塞文化,大漠風情”旅游品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旅游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人們的普遍需求,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榆林經濟發展的矚目成就為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榆林發展旅游業的氛圍日漸濃厚,政府對旅游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十二五”期間,榆林提出建設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極和面向大關中、帶動陜甘寧、輻射大西北、連接環渤海的中國內陸開放開發戰略新高地宏偉目標,啟動了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大城市建設和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創建工作,區域形象的樹立、輻射能力的強化和環境的大幅度提升,必將有力推動旅游產業大發展。
旅游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包西鐵路復線、太中銀鐵路開通,與相關中心城市形成一日交通圈,年內將要開通西安至榆林的動車,榆陽機場即將擴建。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榆林將建成“四橫四縱”高速路網和七條鐵路通道,旅游所需的交通條件將大大改觀。加大旅游產業開發力度,把榆林從旅游驛站打造成為旅游目的地,已經成為現實的可能。
為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塑造獨特的競爭力,“十二五”期間,我市將以“1334”發展模式,進行旅游產品體系布局,即圍繞一個旅游主中心(榆林古城),整合三條旅游風情帶(縱貫南北的晉陜峽谷黃河沿岸、橫跨東西的長城邊墻內外和流經榆林腹地的無定河濕地走廊),建設三大板塊旅游區(以晉、蒙、陜文化為基底,由神木、府谷兩縣組成的邊塞風情旅游區;以寧、蒙、甘、陜文化為本底,由橫山、靖邊、定邊三縣構成的大漠風光旅游片區;以典型的黃土文化為底蘊,由佳縣、米脂、綏德、子洲、吳堡、清澗六縣合成的黃土神韻旅游片區),開辟四條旅游精品線(黃河風情旅游精品線、長城邊塞風光旅游精品線、大陜北黃土風情旅游線、轉戰陜北紅色旅游精品線),實現榆林旅游突破發展。
力爭到2015年,創建4A級旅游景區4家,3A級旅游景區7家,突破5A級旅游景區空白,力爭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0億元。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我市旅游工作將以項目建設、市場開拓、企業培育和服務提升為重點,打造旅游精品線路,鞏固“邊塞文化,大漠風情”旅游品牌,實現旅游產業突破發展,為“十二五”旅游業發展開好頭、起好步。
——榆林全力打造“邊塞文化,大漠風情”旅游品牌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