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際旅游島風情小鎮(村)發展規劃》今年9月出爐
穿過剛剛拓寬改造的榆亞大道,就來到一片燈火絢爛,人聲鼎沸的紅沙小鎮。這里是三亞人心中最具生活氣息的區域、最好的吃海鮮去處。來自島外各地的游人以及從俄羅斯、歐美來過冬的“暫住居民”閑適的散落在各個海上魚排,享受著三亞的夜生活。人氣之外,雜亂的區域環境,擁擠的交通,老舊的建筑也是紅沙帶給人們的印記。
然而,隨著國際旅游島進程的推進,這樣的景象或許很快就要成為歷史。今年9月完成初稿的《海南國際旅游島風情小鎮(村)發展規劃》,建設旅游風情小鎮發展模式進入政府和開發商的視野。
2010年,紅沙區域在經過多方的規劃討論,將以全新的出現在三亞的版圖上。曾經夜色迷人、充滿濱海休閑魚排風情的熱點旅游景點,默默的發生質變:全新的路網規劃,豐富的生活配套,獨有特色的文化底蘊,以及高檔住宅的出現,逐漸呈現出紅沙的未來雛形——一個繼大東海、三亞灣、亞龍灣、鹿回頭等熱點發展之后,新城市發展的進程在紅沙展開了他的“藍圖”。
提起原先的紅沙道路,很多當地老居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幾年前的擁擠小路。塵土飛揚,烈日暴曬著道路兩旁破舊的的違章建筑,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顛簸難行。一些管理混亂的商家更是將成堆的垃圾堆放在門前的非機動車道上,臭氣熏得游客紛紛捂鼻繞道而行。與三亞這個飛速發展的城市成為鮮明的對比,落后的道路規劃成為紅沙區域發展的瓶頸。
相比主城區、三亞灣、亞龍灣等成熟的片區,紅沙片區似乎在一些人看來并不是三亞市房地產開發的核心區域。原住居民的聚集,道路、商業等基礎設施的配套不足等等,都會成為紅沙片區不被人看好的理由。
—— 《海南國際旅游島風情小鎮(村)發展規劃》今年9月出爐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