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張家界市委書記談旅游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
市委書記胡伯俊談旅游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
“十八大”報告提出,中國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擁有奇美自然資源的湖南張家界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而且近年來一直開展生態建設。對于這樣一個城市,“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又將帶來哪些新啟示?就此問題,“十八大”代表、中共張家界市委書記胡伯俊接受了媒體采訪。
湖南張家界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200多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其地貌特征于2010年被國際地質學術界認定為“張家界地貌”。
“十八大”代表、中共張家界市委書記胡伯俊表示,改革開放為張家界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環境與機遇,而自身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則是張家界一直堅持的重點。
胡伯俊表示:“我們張家界在利用本地資源方面也是堅持了一條:保護第一、永續利用。所以就維護了世界自然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說心里話,在這24年時間歷屆市委市政府是堅持下來了,自然生態環境沒有大的破壞。 據介紹,張家界幾年間否決了50多個對環境有較大破壞或污染的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額近百億元。現在,張家界建成了國家級、省級的生態示范村鎮300多個,核心景區武陵源區還入選了中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名單。
“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對此,胡伯俊認為,首要的就是應該學習和領會好報告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內涵與外延的要求。而且,要對現在發展中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很好地整治。對于保護環境和產業發展等領域,胡伯俊認為“按照十八大報告里面談到的,生態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同時,十八大報告也提出來,要在產業發展方面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在空間布局方面,生產條件要注意節約利用,居住條件要適度,生活環境應該是秀美。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我們在產業發展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新興產業的培育,綠色產業、低碳產業的培育。”
對于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胡伯俊認為,長效機制和創新不可忽視。
胡伯俊說:“我們在制度層面,要進一步完善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措施,最后能夠形成一個長效的機制。另一個方面,要通過創新,創新我們的思維方式、變革我們的生產方式、還有改變我們一些不好的消費方式。通過創新,推動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建設。
相關鏈接:大連到張家界旅游
——中共張家界市委書記談旅游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